,还之于民,却没有让他们伤筋动骨。
林如海叹了一口气,接任巡盐御史的是甄远,对于这个人的作风,林如海有所耳闻,知道他是一个很有才能,却没有操守的官员。
林如海耗费了三年的时间,对盐课衙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让两淮盐政开始焕发生机,如今,林如海离任,三年的苦功毁于一旦……
虽然心有不甘,但林如海却无能为力……
林如海随手翻了一下手中的礼单,眼神定格在其中一张上面。
林如海皱了一下眉头,贾敏就坐在林如海的身旁,见林如海皱眉,便问道:“你怎么了?”
“这薛家是何方人士?和咱们家有何关系?怎么送了这么重的礼?”林如海看着礼单上罗列的诸多奇珍异宝,心中很是疑惑。
贾敏接过礼单,看了一眼,开口答道:“是金陵薛家,薛家系紫薇舍人薛公之后,和咱们家并无关系,薛家的太太王氏,是京营节度使王子腾的妹妹,也是我娘家二嫂的妹妹,因此和咱们家攀上了一点关系。”
“至于为何送这么重得礼……这薛家祖上是做官的,不过到了这一代却成了皇商,现领内府帑银行商,老爷升任户部尚书,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等事宜……”
林如海随口说一句话,便能让薛家更上一层楼,或是让薛家土崩瓦解,薛家怎么不小心地讨好林如海呢。
贾敏止住了话语,轻轻地问道:“老爷,可是有什么不妥,若是不能收的话,我便命人送回去。”
林如海笑道:“没什么不妥的,不过是皇商罢了。”
若非薛家和荣国府,以及王家有姻亲关系,薛家的礼品连林家的大门都进不了。
林如海的眼界极高,薛家,还入不了林如海的眼。
35惊醒
林如海偕妻儿弟子从扬州登船,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返京。
前往扬州时,贾玥的年纪小,便和贾敏等女眷坐同一条船,如今,贾玥已经到了“男女不同席”的年纪了,就算是和极为亲近的贾敏和黛玉相处,也需要避讳了。
贾玥在得知他和林如海乘坐同一条船时,很平静地接受了,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七岁的男孩子还没有完全发育呢,就算和女眷接触,就算心中有那种想法,也没有作案能力,也不知道这种规矩是谁定得,吃饱了撑得吧!”
贾玥虽然平静地接受了这种安排,但却在心中默默地吐槽。
贾玥曾经是成年人,虽然一直是处男,但还是知道“房|事”是怎么回事的,可是……贾玥敢对天发誓,他绝对没有对贾敏和黛玉有过那种想法,否则他不得好死。
从穿越至今,真心实意对贾玥好的人少之又少,只有林如海、贾敏、黛玉等寥寥数人。
对于林家,贾玥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因为他明白,如果没有林家的话,他怕是还在荣国府中过着“勾心斗角”的日子呢。
因为年龄的关系,贾玥在这几年中接触最多的人,便是贾敏和黛玉。
对于贾玥来说,贾敏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女性长辈,如今,贾玥再也不能和贾敏有过多的接触了,因为,他已经七岁了,男女七岁不同席。
贾玥很喜欢黛玉,就像是大哥哥喜欢小妹妹那样,如今,贾玥再也不能和黛玉一起玩耍了,因为,他已经七岁了,男女七岁不同席。
贾玥想骂娘,想掀桌子,却只能默默地接受——他不想变成贾宝玉那样没有担当的男人,他想要成为林如海这样可以为家人遮风挡雨的男人。
另外,面对根深蒂固的社会风俗,贾玥无能为力……
贾玥不是一般人,他很快便调整好了心态,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虽然已经上了林家的“大船”,但贾玥不敢有一丝的放松。
林如海在官场中拼杀了多年,踩着无数人登上了如今的高位,有些事情,旁人只能看到皮毛,而林如海去能看到本质。
科举制度,在林如海眼中,不过是朝廷挑选人才的一种方式罢了。
如果不懂人情世故和为官之道的话,学问再好,又有何用,就算是“连中三元”,也于国无益。
林如海虽然要求儿子们好好读书,将来通过科甲出仕,但却不愿儿子们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在林如海的教导下,林谦等人皆不是“死读书”之人,对于朝堂上的事情,皆有自己的见解。
林如海对贾玥寄予厚望,如今,贾玥已经七岁了,林如海便将贾玥从贾敏身边拎到了身边,不让贾玥在内宅中厮混。
林如海是贾玥的老师,却也是朝廷大员,有许多事情要忙,贾玥的功课,林如海托康先生代他教导,不过,林如海只让康先生教导贾玥读书,不让康先生教导其他的东西。
对于康先生的学问,以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林如海很是佩服,但是,林如海绝不希望儿子和徒弟,变成康先生这样的人。
康先生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于国无益的好人。
因在船上,林如海便减少了贾玥的功课,命林诚和贾玥说一些常识,如官制、刑法等。
这一日,林诚和贾玥说得是皇家的制度,贾玥借机为了一些关于太上皇和承瑞帝的事情,林诚初为人师,非常的负责,细细地将这些事说与贾玥听。
虽然林诚说得内容都经过粉饰,但贾玥还是知晓了想知道的内容。
太上皇是一个高产的皇帝,有二十余个儿子,和十余个女儿,年龄从四十岁到四岁不等。
不过,太上皇虽然儿子多,却只有一个嫡子——大皇子、废太子、义忠亲王。
大皇子是太上皇的元后所出,元后在生下大皇子后不久,便崩逝了,太上皇和元后的感情很好,在元后崩逝后,悲痛欲绝,将尚在襁褓中的大皇子,册立为皇太子,极为宠爱。
太子既是嫡子,又是长子,地位极为巩固,诸皇子中,无人敢与太子争锋。
接下来的故事,可以称之为“千篇一律的废太子过程”,在被册立为太子的三十余年后,皇太子被年老的太上皇废掉了,不久后便郁郁而终了,只被追封为“义忠亲王”。
二皇子文武兼备,才能出众,又素有“贤名”,文武群臣皆上书,“忠顺亲王贤明,当立为皇太子”,太上皇却毫无反应。
忠顺亲王就是二皇子的封号。
去年,太上皇禅位,传位于五皇子,二皇子只被封为了“忠顺亲王”。
贾玥是飘着回到他的房间的,听完林诚讲得皇家故事,贾玥整个人都不好了。
二师兄说承瑞帝对太上皇极孝,对兄弟们友爱,潜心研究佛学,与世无争……贾玥一点都不相信!
贾玥是穿越者,还是一个读过红楼原著,看过一些红学著作,并且穿越到红楼世界中的穿越者。
贾玥拥有一根小小的金手指,那就是对原著剧情的了解——之所以小,是因为曹雪芹是一个坑王。
虽然红楼原著中描述得都是闺阁之事,并没有涉及到朝堂上的事情,但人们还是能从字里行间中推断出一些事情的……
新皇继位后,江南甄家、“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相继被抄家,这位“承瑞皇帝”绝对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也许,就是一个雍正式的刻薄寡恩的帝王,虽然做得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对于大臣来说,却是一个“活阎王”。
户部是朝廷最重要的部院之一,林如海担任户部尚书,却是太上皇的心腹。
等到太上皇崩逝的那一日,承瑞帝容得下林如海这个不听话的先帝心腹吗?
承瑞帝心胸宽广也好,刻薄寡恩也罢,都不会再让林如海出现在朝堂上的,若仅仅是革去官职,便是邀天之幸,若是抄家灭族,发配充军,也属平常。
贾玥心中很乱,却没有产生“提点”林如海的想法。
和为官多年的林如海相比,贾玥嫩得能掐出水来,贾玥都能想到的问题,林如海难道想不到吗?
林如海难道不明白自己的处境吗?林如海难道不想和新皇搞好关系吗?
林如海要是敢和承瑞帝亲近,不用等承瑞帝执掌大权,太上皇就会捏死林如海!
林如海除了和太上皇一条路走到黑之外,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如果承瑞帝是唐太宗式的皇帝,那林如海和林家还有活路。
如果承瑞帝是清世宗式的皇帝,那林如海和林家……就一点活路都没了。
不过,没有活路的是林家,不是贾玥。
贾玥虽然是林如海的弟子,但却不是林家人,就算是“诛九族”,也牵连不到贾玥。
承瑞帝成为帝国主宰之时,贾玥不过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他如果能把良心扔到狗肚子里,投靠林如海的仇敌,出卖林如海,未必不能不受到林家的牵连,踩着林家上位,获得荣华富贵……
贾玥闭上眼睛,眼前闪过的林如海严肃的表情,贾敏温柔和蔼的面庞,还有黛玉明艳天真无邪的笑容……贾玥嘴角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却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林家待他极好,林如海夫妇对他就像对待亲生儿子一般。
既然如此,贾玥把心一横,咬着牙想道:“如果没有师父师娘,我怎能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就算我猜对了,太上皇崩逝后,承瑞帝清算林家……和林家一起倒霉,我也认了!”
不过,如今一切都还没有发生,一切皆有可能,应该还来得及。
可是,贾玥又能做什么呢?
贾玥是一个很理智的人,虽然是穿越者,但既没有妄自尊大,认为“穿越者牛|逼不解释”,也没有妄自菲薄,认为现代人各个方面都不如古人,穿越者什么都做不成,如果穿越者在古代成功了,那就是玛丽苏、汤姆苏……
在现代时,贾玥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很好,却没有社会经验——刚毕业就穿越了——和林如海这样的“省部级公务员”相比,贾玥给林如海提鞋都不配。
所以,贾玥不认为自己背诵几句诗词,说几句名人名言,就能获得林如海的重视,也许还会弄巧成拙。
不过,贾玥也不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首先,他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见识,虽然没有大用,但也许能在将来的某一日派上用场。
其次,他知晓一些未来的事情,比如,在承瑞帝绝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无害;甄家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都会被抄家;在十余年后,大明军队会遭受惨痛的战败……
贾玥思前想后,认为他现在最应该做得,就是将自己包装成“神童”,让林如海不再把他当做小孩子,能够倾听他的想法。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
虽然林如海认为将来必成大器,但在林如海眼中,现在的贾玥不过是一个比较聪慧的孩子罢了。
贾玥觉得心很乱,为了静下心来,贾玥拿起了毛笔,开始写大字,在写了两篇大字后,贾玥终于平静了下来,开始思索可行的计划……
36林谦
在穿越之初,贾玥根据崩坏的剧情,推断出他是穿越到了一部黛粉写得红楼同人小说中,变成了这部小说的男主——林妹妹的夫君。
贾玥认为自己配不上林妹妹,所以并没有产生“娶林妹妹为妻”的想法,不过,作为林妹妹的师兄,生活在一部“以让林妹妹幸福为唯一宗旨”的红楼同人小说中,贾玥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做一个“种田流男主”,背靠林家这棵大树,就算是荣国府被抄家,也牵扯不到他这个贾家旁系子孙身上。
可是如今,贾玥发现,他不能再自欺欺人下去了……
所谓的“穿越到小说中”,不过是贾玥的猜测罢了。
严厉的林如海,温柔的贾敏,可爱的黛玉……对于如今的贾玥来说,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是他的亲人,是他的朋友……他们不是书中的人物,也不是游戏中的npc。
如今,贾玥知晓了林家面临的危局,自然不能袖手旁观,哪怕是“飞蛾扑火”、“螳臂当车”……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林家的船队便到达了神京,在通州码头靠岸。
林谦在得知父亲升任户部尚书之后,极为欢喜,喜得不是父亲升官,而是父母弟妹皆会返京,一家团聚。
这一日,林谦早早地来到通州码头等候,过了半日,林家的船队出现在林谦的视线中,待船队靠岸后,林谦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大船。
林如海父子相见,林谦红着眼圈,纳头便拜,“儿子给父亲请安,儿子不孝。”
林如海压抑着激动的心情,打量着林谦,高了,瘦了,看着比记忆中成熟了许多的长子,林如海很是欣慰,说道:“我的儿长大了,为父也就放心了。”
跟着林如海身后的林诚、林谆、林诺和贾玥,上前来给林谦行礼,林诚等人口中称“大哥”,贾玥口中称“大师兄”。
林谦忙扶起了众人,而后转身对林如海说道:“父亲,儿子已命人将宅邸收拾好了,您和母亲回府后,便能休息了。”
林如海点了点头,说道:“谦儿,你去见你的母亲,然后服侍你母亲回府,诚儿、谆儿、诺儿、玥儿,你们都跟着谦儿回府。”
林如海这样的外官在返京后,要先进宫见圣人复命,而后方能回家。
一日没见到圣人,就算家在身前,也不能回,而是住在驿站。
林如海是太上皇的心腹,早有乾清宫的内侍侯在码头上,请林如海进宫面圣。
林如海和林谦略说了几句话,便跟着内侍进宫去了。
码头上鱼龙混杂,贾敏是女眷,不便抛头露面,林谦隔着轿帘给贾敏请安,贾敏偷偷地掀开一点轿帘,看了林谦一眼,然后压抑着感情说道:“谦儿,这里乱,咱们回府。”
黛玉并没有和贾敏乘坐一顶轿子,而是单独坐一顶四人小轿。
贾玥虽然已经七岁了,但还没有学骑马,所以也乘坐轿子,至于林谦、林诚、林谆、林诺四兄弟,则骑着高头大马跟着轿子和车队走。
林家在神京的宅邸历史悠久,乃是本朝开国时建造的,林家的先祖是列侯,林府在神京中的地段虽比不上宁荣街,但也颇为靠近紫禁城。
林谦等人行了好久,才到了林府大门前。
早就侯在门口的林府下人,忙迎了上来,给贾敏请安,贾敏淡淡地道:“先进去吧。”
贾敏、黛玉和贾玥的轿子从打开的大门进了林府,林谦等人下了马,将缰绳交给了下人,也进了大门。
林谦说得不错,林府上下皆收拾好了,连家具摆设都按照林如海和贾敏的喜好摆放好了。
贾敏将杂务交给管事和管事娘子去做,而后命人去请林谦。
林谦一进门,贾敏的眼泪就滚了下来,拉着林谦的手叫道:“我的儿!”
对于长子,贾敏很是愧疚,若非她娘家将元春送进宫去了,林谦怕是连儿子都有了。
这几年,林如海和贾敏都不在神京,一切都压在林谦稚嫩的肩膀上,贾敏虽知这是对林谦的历练,但心中还是不好受。
抚摸着林谦林谦成熟稳重地脸庞,贾敏哽咽道:“我的谦儿长大了。”
林谦是贾敏的第一个孩子,和贾敏之间的感情极深,林谦见母亲哭了,忙取出帕子给母亲擦泪。
过了一会儿,贾敏止住了眼泪,叫过黛玉,让她和林谦相见。
黛玉眨着灵动的眸子,好奇地打量着林谦,她离京时才满周岁,虽然记得林谦,但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罢了,听了贾敏的吩咐,黛玉缓步上前,给林谦行礼,口中叫道:“大哥哥。”
黛玉打量林谦时,林谦亦在打量黛玉,林谦见黛玉虽然年幼,但举止得体,进退有度,已经有了几分世家贵女的风采,心中颇为欣慰。
记忆中可爱的婴儿变成了更为可爱的小女孩,林谦很是欢喜,笑着问道:“玉儿还记得我是谁吗?”
这是废话,拥有数枚弟弟的林哥哥,看着软乎乎的妹妹,智商有些降低。
黛玉看了林谦一眼,然后撅起了小嘴,说道:“记得,小时候,你老是拿手指戳我。”
林谦略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林谦还是正太时,见其他孩子都有妹妹,所以嚷着想要一个妹妹,满怀期待地看着贾敏的肚子,结果,贾敏给林谦生了三个弟弟。
林谦十岁时,已经对妹妹这种小动物绝望了,准备过几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自己生一个软乎乎的女儿……咦,好像有奇怪的东西混进去了。
在黛玉出世后,已经是秀才的林谦,将仪态什么的全都抛到了脑后,顶着三个弟弟怨念的眼神,开始戳黛玉的小脸,然后傻笑……
这是林谦的黑历史,林谦本以为黛玉不会记得的,却没想到……
林谦讨好地掏出礼物送给黛玉,求饶道:“好妹妹,饶了哥哥吧,哥哥再也不敢了。”
贾敏指着这对兄妹,笑骂道:“你们这两个猴儿,谦儿,你都多大了,还和你妹妹胡闹。”
林谦笑道:“在母亲面前,谦儿永远是小孩子。”
贾敏看着长子挺拔的身姿,俊朗的面容,心中想的却是林谦受得委屈,贾敏在心中发狠道:“等无事了,我下帖子把全京城的女孩子都邀来,给谦儿挑一个比元春好百倍的媳妇!”
林家人口少,没费多少时间,便安顿了下来,林谦、林诚、林谆和林诺皆居住在他们原来的院子,黛玉依然住在正院,贾敏的身旁。
至于贾玥,贾敏考虑到贾玥已经七岁了,不久后便会有自己的交际了,而内院中还住着黛玉这个女孩子,于是命人在外院中收拾出一处院落,给贾玥居住,还让贾玥身边的丫头伺候他,然后按照林谦等人的配置,给贾玥的院子中配齐了下人。
林如海面圣后,便回到了家中,贾敏用眼神问道:“可有什么事情?”
林如海摇了摇头,说道:“无事,老圣人待我和以前一样,圣人对我也很和气,称赞我是‘国之栋梁’。”
这些日子,林如海和贾敏分在两船,有些事不太方便说,如今到了家,贾敏便和林如海说了起来。
贾敏道:“老爷,一直以来,玉儿都是和她的哥哥们一起读书的,如今,玉儿已经五岁了,虽为嫡亲的兄妹,可还是要避讳的,况且,还有玥儿呢。”
贾玥虽然被林如海夫妇列为女婿候选人之一,但这还是没谱的事情呢。
林如海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便让玉儿和玥儿他们分开吧,让康先生继续教导咱们家的男孩子,至于玉儿……”
林如海为难了,他虽觉得黛玉和男孩子一起读书十分不妥,但康先生是进士,林如海不想委屈了宝贝女儿,可到哪里去找一个学问不次于康先生的老师。
突然,林如海灵光一闪,笑着说道:“你觉得甄先生如何?”
“甄先生”说得是甄士隐,对于甄士隐,林如海极为推崇。
贾敏犹豫了一下,她知道林如海和甄士隐一见如故,可事涉黛玉,贾敏开口道:“老爷说甄先生的学问极好,我自是相信,可甄先生没有功名,我心里觉得没底,害怕耽误了玉儿。”
林如海道:“甄先生不以功名为念,所以没有应举,论学问,甄先生绝不比康先生差,而且,甄先生博览群书,无书不读,琴棋书画等技艺,更是样样精通……玉儿是女孩子,不用参加科举,自然不用和四书五经较劲,多学一点技艺,有什么不好的。”
贾敏推了林如海一下,嗔道:“我不过是不放心而已,你却说了这么些话,你的眼光,我自然相信。”
贾敏顿了一下,说道:“我听甄家娘子说,甄先生正在教导英莲识字,英莲虽然被耽误了一些时日,但这孩子极为聪慧,便让她和黛玉做个伴吧,一来不让黛玉觉得孤单,二来,若是因玉儿误了英莲,倒是我们的不是了。”
林如海笑道:“你对英莲倒是关心。”
贾敏叹了一口气,道:“英莲这孩子,让人心疼,也许是前世有缘,当初我一见英莲便觉得喜欢。”
第二日,林如海便找到甄士隐,请甄士隐做黛玉的老师。
甄士隐名为林如海的幕僚,却不懂仕途经济学问,受着林家的恩惠,却一点忙都帮不上。
甄士隐心中羞愧万分,如今听林如海请他教导林家的女公子,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林如海见甄士隐应了下来,心中欢喜,而后将贾敏的意思转达给了甄士隐。
甄士隐连忙推辞,“不可,不可,这样可使不得。”
林如海笑道:“甄兄不要多想,不过是请令爱和小女做个伴而已。”
甄士隐如何不知这是林家的“好意”,虽然受之有愧,但为了英莲的未来,甄士隐应了下来,而后在心中发誓,要将平生所学对林家女公子倾囊传授。
37皇后
林家数代单传,姻亲极少,林如海的舅家并不在神京中,剩下的姻亲中,和林家关系最近的便是林如海的岳家、贾敏的娘家——荣国府。
林如海夫妇本来是打算在收拾妥当后,便前往荣国府给贾母请安的,却没想到……
就在林家返京后的第二日,从宫中传出了旨意,太后娘娘让贾敏进宫觐见。
贾敏的父亲和夫君,皆是极得老圣人信任的臣子,对于皇宫,贾敏并不陌生,从小到大进过不下百次了。
对于太后娘娘的旨意,贾敏并不意外,后宫和前朝相通,林如海升任户部尚书,太后娘娘自然要召见一下林家的女眷。
不过,太后娘娘的懿旨中特别提到了一点——让贾敏带着她的女儿进宫。
贾敏按品级穿戴好了命妇朝服,领着黛玉的小手,坐上了前往紫禁城的马车。
到了宫门口,贾敏虽是朝廷重臣的妻子,二品诰命夫人,但还是下了马车,领着黛玉步行进了皇城。
按理说,皇后是大明帝国的“国母”,应该居住在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坤宁宫,和皇帝居住的乾清宫遥相呼应。
可是如今,太上皇和太上皇后都健在,居住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上皇妃嫔也没有移宫,居住在东西十二宫中。
承瑞帝,虽为天子,却居住在东宫,皇后娘娘是承瑞帝的妻子,也居住在东宫。
此时,贾敏母女便行走在前往东宫的途中。
传召贾敏的是太后,可按照规矩,贾敏应该先去拜见皇后。
问题在于,太上皇健在,太上皇不是寡妇,仍居住在坤宁宫,可皇后又是名正言顺的“国母”……贾敏在心中苦笑。
皇后娘娘和贾敏年岁相差不多,两人未出嫁时,皆居于神京中,可两人却不过是点头之交而已。
贾敏未出阁时,荣国公贾代善还活着,荣国府正处于最鼎盛的时期,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的老来女,又是唯一的嫡女,容貌、才学等各个方面都是拔尖的,极得贾代善和贾母的宠爱,就连当时的圣人和皇后——现在的太上皇和太上皇后——都很喜欢贾敏。
当年,贾敏属于神京中无人敢惹的女孩子,就算是公主、郡主,虽然身份比贾敏高贵,但都不敢拿身份压贾敏——皇帝和贾代善好得快要穿一条裤子了,皇帝对贾代善的女儿,比对自己的女儿、侄女都好!
这样金尊玉贵的日子过了十几年,贾敏的眼界变得极高,能入她眼的女孩子,寥寥无几。
对于朋友,贾敏会掏心掏肺地对她们好,对于其他人,贾敏不会和她们多说一句话。
贾敏很是聪慧,自然知道自己的行为让许多人不喜,但依然是我行我素,原因很简单——你们虽然不喜欢我,但又能奈我如何?
贾敏嫁入林家时,林如海的父亲已逝,林家也已经没落,作为林家唯一的男丁的林如海,只是一个举人。
贾敏明白,她虽然是大明武将中的第一人,荣国公贾代善最宠爱的女儿,但她在成为林如海的妻子之后,她先是林家妇,次是贾家女。
作为贾家女,贾敏无所顾忌,作为林家妇,贾敏心有顾忌。
在成为林如海妻子的那一刻,贾敏便收敛了周身的锋芒,虽没有变得圆滑世故,工于心计,但也没有做出给林如海拉后腿的行为,让很多等着看她笑话的人极为失望。
未出阁时的皇后,在贾敏的眼中,就属于“其他人”,两人只是相识而已。
当年,贾敏下嫁到林家,皇后却被老圣人指婚,成了五皇子的正妃。
如今,两人皆妻随夫贵,贾敏成了户部尚书的妻子,二品诰命夫人,皇后则成了“国母”。
昔年不把自己放在眼中的贾敏,如今恭敬地给自己请安。
按理说,皇后应该扬眉吐气,大喝一声:“贾敏,你也有今日!”
可是,看着贾敏年轻美丽的容颜,皇后觉得心里堵得慌。
皇后和贾敏同龄,虽然保养的极好,但还是能从脸上看出时间踩过的痕迹,皇后的脸上已经有了暮气,贾敏却依然娇美如花。
贾敏是林如海唯一的女人,承瑞帝虽然不好女色,但依然有很多女人……
而且,皇后虽然尊贵无比,却并不能为所欲为,皇后上面还压着太上皇、太上皇后和皇帝这三座大山,贾敏之夫是太上皇提拔上来的重臣,皇太后很喜欢贾敏,承瑞帝对林家很是看重。
皇后,虽然不喜贾敏,但却不得不露出笑容,对贾敏说道:“快起来,不要多礼。来人,赐座。”
贾敏并不知皇后心中所想,她在成为林家妇后,便收敛了周身的锋芒,和很多女人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这其中就有皇后——曾经的五皇子妃。
在贾敏看来,她和皇后虽然关系不是很密切,但也绝对没有仇恨。
说一句题外话,贾敏很注重女儿的教育问题,发誓不让黛玉变成她年轻时的样子。
贾敏在心中感叹道:“能和我相识相交的女孩子,家世虽然比不上我,但都是很不错的,现在大都成了品级不低的命妇,还出了一个皇后,我当年真傻,未出阁时虽过得痛快了,可嫁人后便尝到了苦果,若非我夫君争气,获得了太上皇的赏识,成了朝廷大员,我现在虽不会举步维艰,但也绝对不好过,甚至有可能连累夫君儿女。”
“未出阁时,父亲常教导我和两位哥哥,‘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我以为自己明白了其中真意,其实只明白了其中一半,并没有分清,什么是傲气,什么是傲骨,学了一个四不像。”
皇后和贾敏略说了一会话,便将话题转移到了黛玉的身上,皇后指着黛玉问道:“这孩子就是你的幼女?衔玉而生的哪个女儿?”
贾敏点了点头,答道:“是臣妇的幼女,||乳|名唤作黛玉,被我宠坏了。”
皇后问道:“那玉呢?可否给我瞧瞧。”
贾敏心中一凛,而后“淡定”地从黛玉脖子上摘下了通灵宝玉,交到了身旁宫女的手中,那宫女托着通灵宝玉,来到了皇后的面前。
皇后捧起通灵宝玉,前前后后看了一个遍,赞道:“果真是个宝贝。”
贾敏的攥紧了手中的帕子,嘴角露出得体的笑容,不知该说些什么。
皇后放下宝玉,拉着黛玉的小手,笑着问道:“玉儿几岁了?”
黛玉答:“五岁了。”
皇后又问道:“玉儿可上过学?”
黛玉答:“是,正跟着先生读书呢。”
皇后继续问道:“念到哪里了?”
黛玉答:“只刚念了《四书》。”
皇后见黛玉年纪虽小,但气度不凡,回答问题时没有露出一丝怯意,口齿清晰,口角含笑,便指着贾敏嗔道:“有你这么贬低自家孩子的吗?便是我们家的女孩子,也没有一个比得上玉儿的。”
贾敏笑着答道:“娘娘说臣妇贬低自家孩子,娘娘不也是吗,天家的气度,岂是我们比得了的。”
东宫内充满了欢快的气息,过了一会儿,皇后身边的宫女小声提醒道:“娘娘,林夫人还要去给太后娘娘请安呢。”
皇后抬眼看了一眼西洋钟,而后自责道:“瞧我,见了林夫人便欢喜得疯了,忘了时间,该去给母后请安了。”
贾敏起身道:“这是臣妇的不是。”
皇后说道:“不怪你,是我的不是,咱们走吧。”
黛玉见贾敏起身了,便走到贾敏的身边,拉着贾敏的衣袖,乖巧地道:“我扶着母亲。”
贾敏伸手握住了黛玉的小手,朝着皇后笑道:“这孩子和我亲近,让娘娘见笑了。”
皇后摇了摇头,笑道:“我真是羡慕你,有这么一个贴心的孩子。”
说罢,皇后扶着一个宫女的手站起身来,口中喊道:“都手脚麻利些,扶着林夫人,别让林夫人跌了。”
一名宫女忙朝着贾敏伸出了手,贾敏笑着将另一只手手搭在了宫女的胳膊上。
紫禁城,坤宁宫。
皇后和贾敏母女刚到达坤宁门,便有眼尖的小太监飞速跑进去通禀。
进了正殿,上首的宝座上坐着一位头发斑白的老妇人,便是当朝太后了。
皇后和贾敏母女给太后行礼,太后忙命身边的宫女将她们扶起来。
太上皇的元后,便是废太子的生母,在生下废太子后不久就崩逝了,现在这位太后是太上皇的继后,比太上皇小上许多,做了数十年的皇后,却没有生下一个孩子。
太子无母,皇后无子,因此,太后和废太子的关系很好,太后将废太子当做未来的依靠。
可谁想到,太上皇竟然废掉了太子,将皇位传给了承瑞帝。
太上皇虽然废掉了太子,但对于陪伴她数十年的老伴,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很是纵容。
太后无儿无女无牵挂,之所以和废太子搞好关系,是为了将来有个依靠。
如今,太后已垂垂老矣,想着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便更没有了顾忌,虽然没有坏了规矩,但在一定范围内,却是随心所欲。
对于承瑞帝夫妇,太后很是不喜,所以对皇后很是冷淡,皇后除了苦笑,什么也做不得。
太后年轻时,荣国公贾代善还在,太后自然看出了太上皇和贾代善之间的情谊,所以对贾代善的妻女极好。
贾敏小时候长得非常招人疼,对于这个可爱的小丫头,太后很是喜欢,经常召到坤宁宫说话。
一来二去,倒是产生了一点真感情。
所以……
太后和皇后略说了几句废话,便将目光转到了贾敏的身上,嘴角露出一丝笑容,说道:“敏儿,过来给我瞧瞧。”
贾敏缓步来到了太后的身边,太后一把拉住贾敏的手,用枯树皮一般的手掌,摩擦着贾敏娇嫩的肌肤,口中说道:“你这丫头,一走就是三年,怕是忘了我这个老婆子了吧。”
贾敏笑道:“臣妇那里敢忘了娘娘,臣妇的夫君被圣人派到了扬州,臣妇自然要随侍左右,臣妇一回京,便来给太后娘娘请安。”
太后笑骂道:“你这丫头,从小便嘴甜……”
太后看着贾敏身后的黛玉,问道:“这孩子就是你的女儿?衔玉而生的哪个?这孩子长得和你小时候一模一样……孩子,过来,让我瞧瞧。”
黛玉抬头看向贾敏,见贾敏点了点头,便朝着太后走了过去,刚走到一半,便听见殿外传来了声音:“给太子殿下请安。”
皇太子驾到。
38太子
和拥有数十个子女的太上皇相比,承瑞帝的战斗力差得很多,只有五子三女,按说已经不少了,但谁叫他有一个战斗力破表的爹呢。
在这五个皇子中,唯有四皇子是皇后所出,四皇子自幼聪慧好学,深得承瑞帝的宠爱,承瑞帝继位后,便册立唯一的嫡子为皇太子。
太上皇在将皇位传与承瑞帝后,便将新册立的皇太子,拎到了乾清宫,说要亲自教养。
太后虽然因废太子一事,不喜承瑞帝夫妇,但对于太子这个孙儿,因为见得次数多了,太子既长得招人喜欢,又很得太上皇的重视,太后对太子还是很好的,在听到外面通禀“皇太子来给太后请安”之后,太后眉开眼笑,说道:“太子来了,快让他过来。”
太子已经八岁了,贾敏一听太子来了,忙起身回避,黛玉虽然年幼,但心智远比同龄人成熟,跟着贾敏避到了一旁。
太子先给太后请安,后给皇后请安,行礼之后,便被太后拉到了怀中,问东问西:“今日过得怎么样?读了什么书?可有淘气?”
太子细声细气地回答:“孙儿很好,师傅给孙儿讲史来着……”
太子出生时,承瑞帝还未继位,贾敏曾在五皇子府中见过太子,却并没有放在心中——那时,没有人知道,承瑞帝是这场“夺嫡之争”的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