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自己院子的路上,林黛玉仍感到又好气,又好笑,北静王爷给自己送礼,固然是没想到的,但若是为了父亲当年的渊源,也是人之常情,无非王爷特别念旧罢了。
这陆夫人还真好笑,以为王爷在自己身上,多么的肯话心思呢,纵有,也是瞧着自己亡父,以及莲渡师父的份上。
北静王谈吐温雅,谦和蕴藉,这陆夫人若只一味吃醋,甚至在外人跟前失礼的话,恐也难得王爷喜爱,相较起来,莲渡师父才让人由衷地亲近、尊敬。
她正浮想联翩,忽然又省悟,王爷的妻妾,与自己何干,好端端地去评说人家做什么?
黛玉觉察到不妥,如果刚才失礼的是陆夫人,这会子自己岂非也是失礼,赶紧断了这念头。
黛玉走后,莲渡仍微有愠意地提醒陆曼兮:“曼妹,林姑娘尚待字闺中,又是冰清玉洁的性情,你刚才当真是冒犯她了。”
“姐姐莫生气,我再不敢啦。”陆曼兮忙跟莲渡欠身道歉,然而抬起头时,又狡黠的眨了眨眼睛,笑问,“王爷从未给闺阁女子送过礼,又特地留了林姑娘在庵里,莫非真没有一点儿特别的意思?”
莲渡淡淡的不置可否:“有没有特别的意思,你该去问王爷,我怎会知道?”
陆曼兮叹了口气,似乎有些幽怨:“王爷自小就跟姐姐最亲,自姐姐出了家,他纵有心事,也不大跟别人说了。这不,千里万里地远赴边塞,身边也不肯带个人照顾。他若真心喜爱林姑娘,倒也是件好事……”
“阿弥陀佛!”莲渡截断了陆曼兮,坐上禅床,闭目盘膝,像是不想再跟她说这些,“我该做功课了,曼妹你自回去了吧,今后若没事,也不必常来,否则于我清修不便。”
“是是,姐姐且自保重……”陆曼兮不敢有违,深深了施了一礼,便掩门退了出去。
在她背影消失的一瞬,莲渡的眼睑反而漏出一线光华,微微半闭着,若有所思,良久,唇边泛起一抹薄而温暖的微笑。
雪雁一路伤心,回到宝玉和宝钗的住处,进了院子,看见宝玉独自在芭蕉树下徘徊,身边却没有人一人陪着。
她未免担心,忙上前问他:“二爷才好,怎不在屋子里歇着?”
“嘘,小声些儿……”宝玉竖指抵唇,下巴又往屋内努了努,轻声说,“好容易袭人跟着大夫拿药去了,宝姐姐累了打盹儿,我才得出来透透气,你莫要声张,呀,雪雁,你这是怎么了?”
尽管雪雁低着头,宝玉还是发现她一双眼睛哭得红红的,忙拉倒亮处仔细察看,问:“莫非是碧痕又欺负你了?”
雪雁慌忙摇头:“没,没,二爷你别乱说,一会儿碧痕姐姐听了要恼。”
“好,我不说。”宝玉拉了雪雁不放,“你只告诉我,为什么哭?可是想林妹妹了么?”
雪雁本就强忍着,被他一语道破心思,泪水又止不住簌簌落下来。
“果然是了,我又何尝不是?”宝玉拉了雪雁的手,容色惨淡地叹息,“雪雁你倒还能哭,我只能痛在心里,我若是呆在这儿,是对不住林妹妹,若是离了,却又对不住这里的人,真恨不能把我的心剖出来,给了林妹妹,只剩个皮囊留在这里罢了……”
宝玉先前惹恼了黛玉,就常没遮挡地说些死啊活啊的胡话,等他倆和好了,这些话就成为馆中的笑谈,雪雁自然也是听惯了的。
如今听他再说,却已物是人非,风流云散,又见宝玉满面凄凉,紧紧拉了自己,哀哀如诉,仿佛对着黛玉一般,心中又是酸楚,又是疼惜,忍不住脱口而出:“紫鹃姐姐说了,姑娘在庵里一切都好,二爷你,你只把姑娘放下了吧!”
听了这话,宝玉呀的一声,把雪雁抓得更紧,连声追问:“紫鹃?你见到紫鹃了?她回来了?现在哪儿?”
雪雁这才惊觉自己失言,又被宝玉心急若狂的模样吓住,只瞠目结舌,说不出半句话出来。
宝玉此时人已不疯不傻,见吓住了雪雁,忙松了手,改拽住她的衣袖,放柔软了声音哄着:“你告诉我,紫鹃人在哪里,我就问她一句话,知道了林妹妹是真的好,我保管再不说别的,成么?”
雪雁早已乱了方寸,被宝玉一双含着泪水,又满是期待的眼睛看着,不觉结结巴巴的说了出来:“紫鹃姐姐她,她大约是往秋爽斋,三姑娘哪里去,去了……”
“好雪雁,你可真是救了我了!”宝玉一声欢呼,放开雪雁,不顾一切的冲出了院子。
宝玉飞奔往大观园,路上有仆役、丫鬟看见他,问他哪儿去,也不作答,只没命地跑,这些人都不敢拦他,只得纷纷往贾母、王夫人或宝钗处报信。
紫鹃到秋爽斋送了东西,又和探春、侍书叙了一会儿话,打量着时候不早,不大放心黛玉一人呆在庵里,便告辞了出来。
她心情不错,摇转着腰间上的丝绦,嘴里哼着小曲儿,脚步轻盈,半走半跳地往贾母住处来,只等听了她还有何吩咐,就回莲花庵去。
前头跑来个人,瞅身形、装束该是个男子。
谁这么没规矩,敢在姑娘们居住的院子里乱跑?紫鹃心生警觉,便停了脚步,冷眼细看。
那人跑到十几步开外,突然也不跑了,站在那里愣愣的盯着自己。
哇,这个人!
虽然模样有点儿傻,神气有点儿怪,但长得还真是俊俏,比之北静王,风仪上是有所不如,但那白皙粉嫩的脸蛋,外加一双水汪汪的桃花眼儿,却更要精致许多。
紫鹃心眼儿转得快,马上想到,照《红楼梦》的说法,贾府的男人里头,应当数贾宝玉最好看吧,莫非就是眼前这一位了?
第一次见到“正主儿”,紫鹃既好奇,又惊艳,未免多看了好几眼。
她正瞅着有趣,蓦地宝玉大叫出声:“紫鹃,紫鹃,果真是你回来了!”
紫鹃着实被唬了一跳,还在恍惚间,宝玉已冲到跟前,一把抱住她的肩头,跟着两行热泪潸然淌落。
“喂喂,你,你干什么,快放手!”紫鹃四下张望,幸好附近没人。
凭她的身手、反应,要想挣脱宝玉,那是轻而易举,只不过知道了眼前之人,十有□是贾府上下的第一宝贝疙瘩,又明显是个娇生惯养的人,就不敢贸然动手了,万一哪里弄伤了他,自己可吃不了兜着走。
紫鹃不说还好,一说宝玉搂得更紧了,口中颠三倒四地念着:“不,我不放,紫鹃,我好容易见了你,决不许你再走的!你快告诉我,林妹妹真是在庵里么?她在那儿过得可好?是不是心里怨恨极了我?是不是真以为我负了她,一心要娶宝姐姐?”
听了一连串的话,紫鹃完全确定,这语无伦次的家伙,就是贾宝玉无疑。
不过就这一会儿,她也冷静下来了。
要回答他容易,但怎么回答,才对林姑娘好,却要好好斟酌一番了。
正文31第三十章
一定要认清重点中的重点,那就是——贾宝玉已经成亲了!
如果他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屋里塞了个美貌娇妻,还打着外头林妹妹的主意,那他就是一个纯渣男不解释。
退一百步说,就算他是发自内心爱黛玉,情难自已,那又怎么样?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两人还藕断丝连的话,对贾宝玉可没半点儿坏处,对林姑娘就没半点儿好处了,撑死就是给他做妾。
哼哼,那可是林黛玉,以为是花袭人之流么,他想得倒美!
紫鹃心里有了主意,便款款地向宝玉躬身行礼:“原来是宝二爷,有些日子没见,婢子一下都没认出您来,还望二爷莫要怪罪。”
宝玉本是满心激动,听了这话,不禁一愣:“你,你说你认不得我了?”
“先前宝二爷病着,这会子好了,又娶了二奶奶,人逢喜事精神爽,当真风采许多,乍一看,还真有些不像呢。”
“紫鹃,你这是故意气我的么……”
紫鹃先替黛玉暗出了气,心里稍痛快,见宝玉垂头沮丧,泫然欲泣的模样,也不再挤兑他,幽幽地叹了口气:“婢子说的是实情,二爷既已成了亲,过去说给姑娘的那些话儿,自然也不能算了,再说其他话,又有什么意思呢?”
这话虽软,却如同一根更加锋利的针,戳中了宝玉心口的伤处,登时令他又是羞愧,又是痛楚,觉得满腹委屈,却又无言以辩。
诚如紫鹃说的,如果说过往,他还能把一颗心掏出来给林妹妹,现在他根本无法自主,再怎样阴错阳差,宝姐姐已是自己的妻子,甚至病中还和她圆了房,自己已然对不住林妹妹,怎能再将宝姐姐辜负?
宝玉本就是个多情的人,纵然满腔爱意尽在黛玉身上,可对其他的女子,也多是或敬重、或欣赏、或怜惜,从来舍不得让她们受半点委屈和苦楚的。
紫鹃见他低首犹豫,心里又冷笑两声,语气反更加柔软:“事已至此,二爷且自珍重二奶奶,莫要再挂着姑娘了,她出去的这些日子,也渐渐的把二爷给放下了,人倒一天天的更好起来。”
宝玉本事满腔激动,两下为难,一多半是为了黛玉,听紫鹃说林妹妹把自己给放下了,陡然心血上涌,失声叫出来:“什么,你说林妹妹她,她不再心里有我了么?”
紫鹃淡淡一笑:“全没有了,倒也未必,只姑娘不再为了二爷,成日伤心落泪,写那些哀哀怨怨的诗儿,饭也肯吃了,觉也能睡了,二爷你说这岂不是更好?”
听闻黛玉日渐好转,不因自己成亲而耽溺于悲伤,宝玉固然欣慰;可如果林妹妹对自己忘情弃爱,又是世间最最痛苦,最最难以接受的事!
胸口先是一片火热,又骤然冰凉,悲喜纵横激荡,他竟一时失魂落魄,说不出话来。
宝玉面如死灰,紫鹃看了也有些过意不去,但为了他不再招惹林姑娘,该狠的心就必须狠,此刻要对他仁慈,拖泥带水的,何时是个了结?
宝玉再如何伤心,总有薛宝钗,以及贾府里一大家子来关心他,可又有谁来可怜林姑娘?
“二爷要没的吩咐,我这就走啦。”紫鹃对宝玉欠了欠身,撇下犹在发怔的他,转身走了。
紫鹃离去之后,宝玉独自一人,失魂落魄,漫无目的地在大观园里乱转,不知不觉,依着往日的习惯,又来到馆门前,只见门户紧闭,气氛萧森,抚着门上的铜锁,忍不住又淌下泪来。
这时,背后传来“宝玉”、“二爷”的声声呼唤,他呆呆地转过头,看见一群人向这里跑来,有袭人、雪雁、秋纹,竟然还有宝钗?
待宝钗到了跟前,宝玉见素来优雅自持的她,面色泛红,额间微汗,发髻和钗环都有点儿散乱了,更觉得愧对于她,只看了一眼,就羞惭的低下头去。
宝钗走到他跟前,没有一句话的责怪,只柔声说:“我才打了个盹,睁眼就不见了你,又听人来说你进了园子里,你的病才刚好了些,我和袭人不大放心,才跟了进来找找,若是玩够了,这就回去了吧?”
宝钗胸口不住起伏,显然是喘得厉害,却和颜悦色地相劝,宝玉愈发惭愧、感动,低低的应了声是,就任她拉了自己的袖子,一同离开了馆。
才回到大屋这边,贾母、王夫人又前后赶过来看,见宝玉没事,才略责备了几句,要他安心养病,多听媳妇的话,又交待宝钗小心照料着,别由着宝玉任性,宝玉和宝钗都一一答应了,这才各自回去。
勉强吃过了午饭,宝玉就躺在床上,瞪着帐帘儿上的穗子发愣。
想起两年前,因和张道士提亲的事和林妹妹拌嘴,她恼怒之下,把亲手替自己打的穗子给绞了,彼此大闹了一场,和解后反更加要好。
自林妹妹来了,两人好了又恼,恼了又好,也不知道折腾了多少回,连老太太都无奈地说,自己和林妹妹这一辈子,“不是冤家不聚头”。
然而这一次,只怕林妹妹再不会原谅自己,决意将自己从她心房赶出去了!
宝玉天性痴绝,深爱黛玉多年,早将她视为自己身心归宿,此时明知无路可走,但一天不见到黛玉的面,没有亲耳听她说出绝情的话,是万万不肯甘心的。
宝钗听他呼吸渐渐粗重,便走到床前来,拿起蒲扇为他打风,又轻轻在被面上拍了两下,安抚宝玉:“安心休息,什么事只管病好了再说,嗯?”
“知道了,宝姐姐,你也歇着吧,都有黑眼圈儿了。”宝玉稍一犹豫,还是往床里挪了挪。
“你自管睡吧,莫要管我……”宝钗耳根一热,把脸别到一边。
自此一段时日,宝玉果然很听宝钗和袭人的安排,将养身体,精神日渐健旺起来,闲暇时还会读书习字,似乎也不大排斥学问文章了,贾母、贾政夫妇等看在眼里,俱都无限欢喜。
而紫鹃回了莲花庵之后,告知黛玉,外祖母、舅舅舅母并众姊妹都想念她,一堆儿交待的东西和嘱咐,只绝口不提宝玉和雪雁的事,以免再惹黛玉伤心。
黛玉神情淡然,尽管眉眼间仍有些许怅惘,逃不过紫鹃的眼睛,但此后总算也没什么特别的,每日里吃饭吃药,写字抄经,抚琴种花,偶尔和莲渡师父闲叙,日子又飞快的到了月尾。
这一天,贾政下了朝,就直接回到家里,王夫人服侍他换了朝服,诧异地问:“这么早,老爷今日不到衙门理事了么?”
“北静王爷奉命巡边,两日后就要出发,圣上让京里的官员各自准备,后日一早都到神武门前,为王爷送行。”
“圣上对王爷,果真是十分信任倚重啊。”
宁荣两府和北静王府素来交好,加之宫里又传来消息,说贾娘娘的病有所好转,一连几桩喜事,令王夫人的心情也一天好似一天。
两人正在说话,丫鬟彩云在门外禀告,说是宝二爷来给太太请安了,王夫人忙让请进来。
宝玉这几日格外安分,除了自觉愧对家人之外,私下里还另有一番打算。
他走进来见到贾政也在,先是一怔,跟着只好硬着头皮问老爷太太安。
见儿子局促不安的模样,王夫人又是心疼,又是好笑,将宝玉拉到贾政跟前,笑着说:“你近日里又不曾惹你老子生气,这样憋手蹩脚的怎么了?”
宝玉又连声应是,他这番摸样,惹得贾政也失笑了。
他一向对宝玉严厉,那是恼恨他成日厮混,不肯上进,所以才严加督责,他中年丧子之后,老来才得了宝玉,怎有不疼爱的?
自宝玉失了通灵玉,疯疯傻傻地这两个月,贾政本已万念俱灰,突然玉失而复得,宝玉也奇异地就好了,较之先前,反而更乖巧听话,对贾政而言,不啻于绝望后的莫大惊喜。
他反思量起从前,是不是对宝玉过于苛刻,才叫他在自己跟前,种种的不自在,明明是个灵秀的孩子,却一点儿气概也没有了。
此时王夫人将宝玉推到跟前,贾政也顺势伸手在他肩头拍了一下,又在屋内负手踱步,像是在仔细考虑什么问题。
宝玉固然诚惶诚恐,王夫人见贾政神情认真,也不敢打扰他。
“宝玉。”贾政忽然开口。
“是,老爷。”宝玉忙垂首应答。
“北静郡王明日便要离开京师,到边塞代天子宣慰,你虽驽钝,却一向蒙王爷恩宠有加,他此去千里,路途艰辛,且不到旬月难以回京,于情于理,你都应当去过府拜望,王爷见是不见另说,只你不能失了礼数。”
贾政这一番话,听得宝玉目瞪口呆,呆在当场。
王夫人赶忙又他在背上推了一把:“老爷的话是正理,你可听见了?”
贾政见宝玉又不机灵了,眉头一拧,微有些不满:“北静王府你也不是头一回去,只你这般模样,我反倒不敢让你去了。”
他哪里知道,宝玉这些日子特别听话,正是在心里埋了个大胆的打算,那便是让贾府上下,都认为他已经痊愈了,这样便肯如从前一样,放心他独自出门。
只要能够踏出荣国府,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北静王府,乞求王爷允他进莲花庵,无论如何都要再见林妹妹一面,听她亲口说出心里的话来!
如今贾政竟然主动提起,要他前往拜望北静王,怎不叫宝玉震惊不已。
听父亲语气不悦,他才醒转过来,恐失去良机,忙应承不迭:“老爷说得极是,我立时去准备一番,过午就登门求见王爷。”
见儿子恢复了伶俐,贾政略安慰地“唔”一声,反复地对他谆谆交待,见了北静王,应当说什么,怎么说,方才得体。
宝玉哪有心思在听,整颗心全在想着见黛玉,只嘴上不论贾政说什么,一概应是是是。
正文32第三十一章
北静王正在正厅,陪着一位二十出头,略显高瘦,容貌俊雅的华服青年饮茶叙话,忽然王府总管事魏仁博匆匆来了,先向那青年告罪,才跟北静王禀告,说是穆大人来了,还带了一队锦衣亲军,已在府门外扎下了。
北静王忙说:“快快有请”
那青年和水溶相视而笑:“果然是‘铁四郎’,雷厉风行,滴水不漏,只恐世兄从这一刻起,就休想自由自在了。”
水溶听了这话,也不由莞尔:“殿下也知道,这是穆大人一贯的作风,圣上既将此行的护卫之责,交付于锦衣卫,少不得有些时候,我也须听他摆布呢。”
两人说着,都畅快地大笑起来。
穆苒已在魏管事的引领下,大步流星的来到听门外,果然是一身戎装,腰悬佩剑,在他身后,还跟着亲信将领卫若兰。
穆卫二人见厅上坐着的华服青年,俱都一愣,随即忙快走到他面前,跪拜在地,口称:“卑职穆苒,卫若兰,拜见慎王殿下。”
原来,北静王的这位贵客,正是当今天子亲侄,先皇嫡孙,被封作慎亲王的朱嘉齐,而他的父亲,便是在先皇在位时,就因谋逆罪名,幽禁致死的皇长子义忠亲王。
义忠亲王坏事时,他还只是个小童,跟随父亲居住在幽囚之所,父母先后病故。
先皇追抚往事,无限伤感,又可怜嫡孙年幼失怙,便将他领在身边,亲自抚育,封为慎亲王,弥留之际,又反复叮咛太子,也就是今上,对亡兄唯一的血脉,定要多加看顾。
故此朱嘉齐虽自幼迭遭变故,但受两代天子的照拂,不减富贵荣华,如今长大成|人,读书习武,均有所成。
只当今圣上对他还未有重用,平日里悠闲,常和各王公伯侯应酬往来,他为人爽朗谦和,所以人缘、口碑甚好,其中北静王水溶,就是和他过从密切的一位。
“快快请起。”慎王忙托起穆苒和卫若兰,“这里是北静王爷的私邸,不是朝堂,二位又兵甲在身,用不着行这样的大礼。”
“是,多谢殿下。”穆苒起身,又朝北静王一拱手,“卑职等奉旨,护送王爷出塞巡边,虽然此地还是天子脚下,但大意不得,从此刻起,卑职将近身随扈王爷,不便之处,还请王爷谅解。”
慎王“哈”的笑出声来,冲北静王眨了眨眼睛,意思是被我说中了吧?
水溶也觉得好笑,忍不住低头抽了抽嘴角。
只穆苒莫名其妙,看了看慎王,又看了看北静王,不知道自己哪里行差踏错,惹得他们发笑。
慎王摆了摆手,向厅上的几位告辞:“想来世兄和穆大人还有要事商议,我还是先走了吧,谨祝世兄此去事事顺利,我先备下醇酒笙歌,等候世兄归来共赏。”
北静王等也的确无暇再闲谈,忙一同将慎王恭送至大门口,目送了他上车离去。
卫若兰留下,分派在王府外围值守的锦衣卫,水溶和穆苒刚要转身入内,身后又传来车辙声声,在离王府正门十几步远的地方停下。
穆苒先注意到,车盖角上挂着的灯笼上,书了个贾字,不由眉峰微微一挑。
先从车上跳下来一个小厮,将脚踏放在地上,打起帘子,对里头的人说:“请二爷下车。”
从车厢中钻出一个锦衣公子,推开小厮伸过来要扶他的手,显得有些着急的径直跳下车来,惊得小厮“哎哟”一声,忙劝:“二爷可小心着点儿!”
穆苒听见水溶也似是意外的“嗯”了一声。
这锦衣公子不是别人,正是贾宝玉,他往日举止清雅,谈吐不俗,像眼前这般失仪,水溶也是头一回见到,因此感到些诧异。
宝玉正急匆匆朝前走,抬头见到北静王就立在门口,不禁也是愣了一愣,忙疾行几步,到了水溶跟前,纳头便拜。
水溶先一步扶住,温和地笑说着:“没有想到世兄光降,世兄不是官场中人,又何必行此大礼?”
宝玉看了一眼面目严肃的穆苒,仍态度恭肃的回复北静王:“听家父说,王爷不日就要启程,远赴塞北巡边,不才平日多蒙王爷教导,故领了父命,前来拜别。”
“呵呵,令尊翁有心了,世兄请。”
“不敢,王爷请,还有……这位大人。”
宝玉不敢僭越,忙低头垂首,后退两步,请北静王和穆苒先入内。
水溶见宝玉看穆苒的眼神,颇有几分畏惧,而另一位也轩眉昂首,一点儿客气的意思也没有,便为他们介绍彼此:“贾世兄,这位是穆大人,现居锦衣亲军指挥同知一职,穆大人的兄长东安郡王,和令尊翁也颇有交情的。穆大人,这便是我常给你提过的,工部贾存周老大人的公子,贾宝玉了。”
宝玉一听是东安郡王的兄弟,又见穆苒比自己年长,忙躬身向他行礼,口称失敬:“我们府上荣禧堂上挂着的,就是令兄东安王爷的亲笔,今日得见穆大人,果然亦是器宇非凡,令人拜服。”
他一向也有些识人之明,这番话固然有客套的意思,倒也不尽然是讨好穆苒。
穆苒听了北静王的话,心下却是一讶,暗想你几时给我提过什么贾宝玉?
他是个耿直率性的人,没有领悟北静王这样说,无非是让两人之间,不用那么陌生拘束,加上对宁荣两府素无好感,因而面对宝玉的谦恭,也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客气”,弄得宝玉进退两难,好不尴尬。
幸而北静王如往常一样亲切,亲自携了宝玉的手,将他领进府中,一路谈笑风生,宝玉才渐渐的不大紧张。
只可惜,身旁这位态度冷硬,难以亲近的穆大人,偏如影随形地跟在北静王身边,害他满腹的话,硬是找不到机会说。
到了待客的厅上,穆苒仍然不走,北静王居中,他和宝玉对面而坐。
水溶先是恭贺宝玉新婚,又询问了他的病情,得知一切都好之后,相当欣慰,又勉励他读书上进,可望来年金榜题名,光耀宗族。
宝玉硬着头皮一一应是,碍着穆苒,只能说些不着边际的客套话,茶水已有些微凉,他却心急如焚,逐渐地流露出不安神态,被水溶看在眼中。
丫鬟再次上来换茶,水溶终于开口发问:“世兄此次前来,是否另有缘由?穆大人是我的至交,凡事但说无妨。”
宝玉一向对北静王既仰慕,又信服,换做其他的事,当作王爷朋友的面,尽可畅所欲言,只不过自己和林妹妹间的私心恋慕,对北静王吐露已是万般无奈,又怎能再让一个陌生人知道?
水溶耐心等待了片刻,见宝玉分明已焦虑不安,如坐针毡,频频拿眼神偷觑穆苒,就是说不出话来。
在北静王的印象中,宝玉是一个极风雅的翩翩贵公子,从来没有这般失态的,更加诧异,便对穆苒说:“烦请穆大人在此稍候,我和贾世兄借一步说话。”
宝玉闻言又惊又喜,才要起身,穆苒已先一步霍的站起,巴掌朝他一压,两道冷肃的目光射了过来:“不必,贾公子且陪王爷坐坐,我自会回避。”
跟着又转向北静王:“我就在外间,王爷若有事,只大声唤我就行。”
“呵呵,世兄是我府上常客,也只舞文弄文,赏花喝酒,从不舞刀弄剑,穆大人多虑了。”水溶故意说笑,让气氛不那么紧张严肃。
穆苒略点了一下头,昂首阔步的走出了大厅。
穆苒的背影消失在台阶下,水溶转过身来,温颜询问宝玉:“现在只有你我,世兄有什么难言之隐,尽可以……”
没想到他话才说半截,宝玉就抢到他跟前,二话不说,就跪倒在地,连连叩头:“求王爷行个方便,让我见一见林妹妹,如若不能听到她的真心话,我便是死了也不甘心的!”
“呀,世兄有话慢慢说,这又是何必?”宝玉言行如此激烈,北静王当真吓了一大跳,况且听得糊里糊涂,只能先去拉他起来。
奈何宝玉异常坚持,跪在当场,水溶一拉之下,竟拉他不动。
宝玉不住的哀哀求恳:“王爷开恩,王爷开恩,让我进一进莲花庵吧,无论是谁说的我皆不信,纵然我千错万错,该受怎样的惩罚,也只听林妹妹一人说出来!”
宝玉颠来倒去就是莲花庵,林妹妹,隐隐约约的,水溶总算听明白了一些,想来这是宝玉和他表妹间的隐衷,如此大呼小叫的,纵然是自己的府邸,被人听去了终是不妥。
他赶紧先应承下来:“世兄快快请起,究竟什么事,也该明明白白告告诉水溶,但凡力之能及,必定不推辞的。”
宝玉这才起身,坐回座位,已是满面泪痕,强忍了悲伤,将自己和黛玉之间的曲折,拣要紧的说与北静王知道。
得知宝玉和黛玉青梅竹马,从两小无猜至两情相悦,竟因为宝玉得病,家人算计,错过了大好姻缘,以至于一个在荣国府痛心疾首,一个在莲花庵孤苦悲怨,水溶固然唏嘘不已,十分同情二人,但不知为何,知晓黛玉曾经痴恋宝玉,他心中似有些闷闷的不大快乐。
或许是因为雅洁、灵慧如林姑娘,却受了如此深重的情深,即便是无干的旁人,听闻了也快乐不起来吧。
水溶给了自己一个解释,当下便允诺了宝玉:“此事容易,世兄且安心回去,明日我便亲自陪了世兄,到莲花庵见了令表妹吧。”
宝玉大喜过望,自然千恩万谢不提。
正文33第三十二章
得了北静王的允诺,宝玉满心欢喜,只想着明日见了黛玉,定要将满腹衷肠尽情倾诉,哪里还有心思安坐聊天,又说了几句感激话,便告辞出来。
送走了宝玉,水溶便叫来总管魏仁博,吩咐他说,明日午前的时间,自己另有要事外出,有百官登门的,一概辞谢。
魏仁博喏喏称是,在旁的穆苒听了,却十分在意,待魏仁博离开,马上问北静王:“王爷,请恕我多嘴问一句,明天王爷打算去哪里?”
水溶见他双目炯炯,满是警觉,不由得笑了:“穆大人多虑了,我只带贾世兄往莲花庵一行,那是我的家庙,只有修行的尼姑,穆大人不会认为,也能有什么危险吧?”
知道水溶是前往莲花庵,穆苒略略放心,但毕竟他身负护卫北静王的重责,加上刚才贾宝玉行迹古怪,因而沉吟了一会,又说:“既然如此,明日我和王爷同去吧?”
“什么?穆大人也去?”水溶相当意外,没想到穆苒会如此细致周到。
“是,王爷放心好了,只我一个,绝不多带其他人,搅扰王妃的清修。”
“不不,我倒不是这个意思……”
当下水溶大费踌躇,自己跟穆苒交情甚笃,就连沈妃,当年他也是见过的,让他进入莲花庵,自然没什么问题,为难的是,若穆苒跟在身边,与贾宝玉则大大不便。
贾宝玉和他表妹的隐秘,又怎好再让第二个人知道?
或许,水溶还没有意识到,他最最不愿意的,其实是不想让其他男子,窥探了林姑娘的伤心往事。
只不过,拿什么藉口来回绝穆苒呢,他又着实想不出来。
见北静王神色凝重,眉头微锁,穆苒认定这事绝不简单,更加坚持:“卑职踏进莲花庵一步,一言一行,便都听王爷吩咐,绝不擅做主张,也请王爷体谅卑职的苦心。”
水溶和穆苒交往多年,甚至他的性格,一旦认定了的道理,轻易不会退让,此刻一口一个卑职,更是无比严肃,况且自己真没什么理由推搪于他,只得苦笑地点头,说一句“那就有劳穆大人了”。
午饭后,北静王回到书房,打算阅看从兵部调借的文书,在到达宣大边塞之前,他想对这一带驻扎的军队,至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他在案前坐下,伸出手去,还没有碰到那一叠文牍,目光却先落在一本薄薄的书册上,稍有些迟疑,还是将它拿了过来,轻轻的翻开一页,立时墨香扑鼻。
“又见菩萨,离诸戏笑,及痴眷属,亲近智者,一心除乱,摄念山林、亿千万岁,以求佛道……”
字迹娟秀、平和,仿佛竹外疏花,上林月色,蕴含着一缕空灵沉静的气韵。
然而,在得知了宝黛之间的故事之后,水溶忍不住猜想,当这个少女临窗写经时,她的内心,也如手中的竹管,那样安静,那样游走自如吗?
佛门净地,妙法世界,无边智慧,果真能让她放下尘世的欢喜与哀伤?
虽未曾见面,但寥寥数语的叙谈,已让水溶如沐春风,如临春水,这样一个灵慧、生动的女子,即便受过深深的伤害,若真的绝情弃爱,悲喜两忘,心如死水,怎不令人叹惋和……心痛?
想到这里,水溶的心头莫名一抽,赶紧合上经书,将它放回原处。
她的手迹可以不看,但水溶的心里,仍驱不走一个疑问。
莲姐给自己经书,说是托佛祖庇佑,此行顺利之意,但她自己抄录的经书就不少,为什么单单给了林姑娘的这一本?
将一个闺阁女子的手迹,赠与外间男子,终究是不大妥当,至于师兄师妹云云,根本算不得理由。
莫非……莫非……莲姐的意思是……
水溶胸口突的一跳,不大敢细想,忙将兵部的文牍摊开在面前,强令自己将精神集中在那些道路、河川和关隘上。
翌日,北静王府的车马,果然来到荣国府接宝玉,说是王爷即将远行,邀了几位清客共好友,到郊外一处极清幽的景致饮茶叙谈,贾母贾政等人虽有些疑虑,也不敢多问,只反复叮咛了宝玉之后,亲由贾政、贾琏送了出去。
北静王已在车上等候,另有一名武将,骑了高头骏马,挂箭佩剑,在旁随扈。
贾政认得他是锦衣卫的指挥同知穆苒,暗吃了一惊,在车前给北静王叩头后,又给穆苒行礼。
宝玉坐上了贾府自备的车驾,尾随着王府的车马,一同往东城门去了。
贾政望着宁荣街口的灰尘,心头犹自惶恐,自己虽指望宝玉上进,但他跟这些朝中大员交往,究竟好是不好呢?
到了莲花庵门前,宝玉抬头见幽静的山门和青檐,一路而来本就不平静的心情,愈发难以遏抑的激动起来,想到黛玉和自己,只有一墙之隔,这些日子的懊悔、痛楚和相思,终于可以对她尽情倾吐,真恨不得一步就跨到她的面前。
奈何这是佛门清净地,跟随北静王而来的两名仆役,尚只在门前等候,并不入内,穆苒也解了佩剑,悬在鞍边,连同坐骑一起交给仆役看管。
北静王下车后,也是一脸祥和清宁,缓步行走到门前,穆苒寸步不离的跟在他身后,宝玉越发不敢造次,低头垂首,又落后二人两步,由主持亲自引领着,进了莲花庵。
水溶先请宝玉在客堂稍坐,温言安抚他耐心等候,自己先告诉了莲渡,再请她知会黛玉,这样方不显得唐突。
宝玉纵然迫切相见黛玉,也不敢不从。
水溶又吩咐主持茶水伺候,不必跟着,自己先和穆苒一道,往莲渡居住的院落去了。
行走间,水溶大致将宝玉的来意,说给穆苒知道,自然略去了宝黛二人过往的哀怨纠葛。
听得出北静王含糊其辞,穆苒也毫无兴趣,只敷衍着答应了几声,转眼就到了莲渡住处。
水溶抬手刚要拍门,就听里头咿呀一声,却有人先开了门,这一下来的突然,穆苒忙抢先一步,侧身挡在水溶前头。
其中一扇门开了,眼前翠影晃动,走出一个青裳少女来。
这少女并不像其他女子那样,娉婷袅娜的行走,而是裙裾一撩,一步就跨出了门槛。
只是她也没想到门外有人,走得豪气,险些儿撞在穆苒身上,也是一声惊呼。
穆苒反应敏捷,见是个女子,忙脚下一撤,已退出半步,没和她撞个满怀,耳边却听见她娇嗔的呵斥:“喂,是谁这样冒冒失失的……呀,王爷,婢子不知是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