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绛玉珠

绛玉珠第18部分阅读

    的两人,侧头乜了眼挑着门帘的莺儿,轻轻一笑,并不答宝玉的话。只抬手抚了抚自己的衣领,笑向宝钗道:“薛姐姐的身子可好些了?”边说边缓缓走进屋来。

    宝钗立在炕沿边迎黛玉。黛玉今日出门,穿得是件老太太给的蜀锦料子制的件对衿褂子。宝钗因着家里的生意,于各色物事见得也多,深知现今蜀锦的花色不是图样繁复的联珠方方锦,就是色彩多变的月华锦,她总嫌太过花哨,不喜拿这等料子做衣裳。谁想黛玉这身料子却是仿古法织的圈草凤纹,虽也是大红套金的配色,却是十分的富贵大气,并不显半分累赘,由不得宝钗不留心多看上两眼。

    宝钗正看呢,忽瞥见黛玉以手抚领,她不禁也下意识地伸手正衣,待触到衣领时心下不由一窘——方才为着取出璎珞解的排扣还未扣上呢。忙笑道:“好多了,多谢林妹妹费心想着。妹妹坐。”边说边借着拿绢子为黛玉掸炕沿的功夫转身匆匆扣衣领,谁想一回身时才发觉宝玉正引了黛玉往方才自己让出来的位子上坐,一时处得这般近,倒让宝钗吓了一跳,不由退了一步。她气势一滞,干脆再走开两步,向外唤了声:“莺儿,倒茶。”再留心看黛玉的神色时,却又拿不准她是不是故意的。

    黛玉只作未觉,侧头打量了会儿炕上放着的针线,笑向宝钗道,“虽说身子好了些,到底如今天冷着呢,薛姐姐也该多调养调养才是,何必再动这些针线伤神。”

    黛玉虽未答宝玉的话,却是依着宝玉的意思坐了。宝玉心里高兴,忙献宝道:“林妹妹你不知道呢,宝姐姐的金锁上有八个字,与我玉上的字正是一对……我们方才还看呢。”

    宝钗虽已扣上排扣,但那璎珞一时塞不回衣里,只得挂在了衣外。如今听得宝玉又说起“一对”来,脸上不由发红,推搪道:“不过是两句吉利话,大抵都是这等说法,哪里就是一对了。”

    “呸,可听见了?……你那八个字,天干地支里哪一个四注八字配不上了,这会子又拉扯旁人。”黛玉也顺势浇了回油。

    “这回可是真不骗你……宝姐姐,你再给林妹妹看一回,让她也瞧瞧……”宝玉最受不得激,又要往宝钗身上要那金琐。宝钗躲不过,忙伸手拦了宝玉,笑道:“你且别闹了,我取下来让你们瞧好了。”说着就将金锁自那璎珞上取了下来,放在了桌上,自走到一边笑道:“这个莺儿,让她去倒个茶也半日不来。”偏这会子莺儿托着茶盘转将进来,听得说,忙笑道:“我瞧着他们才打外面来,特地去取了些滚水来沏茶,好去去寒气呢。”

    黛玉早就好奇这块金锁了,见状也不推辞,拿绢子垫着手拾了来看。心下暗暗将其与自家的比了比。一时到是放了心。那锁片大到是大,可只得一正一反八个字,却是没有自己做的精致呢。宝玉接了茶抿了一口,在旁笑道:“如何?这‘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可不与我这玉上写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一对?吉利话虽多,但这般对得工整的,我还是头回见呢。”

    黛玉不接话,只将那“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也放在嘴里念了两遍。眼睛不由就往月梅她们身上瞄了瞄,说道:“这两句话,好似在哪里见过的……”

    莺儿才进来,没觉出宝钗的别扭,只当她们仍说笑呢,是以接口笑道:“林姑娘可是记差了,咱们姑娘这八个字可是个和尚专门给的。那和尚极有神通,不仅治得了咱们姑娘的病,还特地儿留下这八个字,说是必须錾在金器上,留待日后与有玉的相配……”

    “莺儿更胡说了,还不住嘴。”宝钗不由嗔道:“真真是个多嘴的丫头,你不说话,可没人将你当哑巴卖了。”莺儿这才瞧出宝钗是有些恼了,只得咬着唇不服气地退到一旁。

    作者有话要说:1、来看个好玩的,原著宝玉去宝钗处的描述:

    却说宝玉因送贾母回来,待贾母歇了中觉,意欲还去看戏取乐,又恐扰的秦氏等人不便,【甲戌侧批:全是体贴功夫。】因想起近日薛宝钗在家养病,未去亲候,意欲去望他一望。

    ——真不知侧批者何人,全不提黛玉在何处,是不是也知宝玉是有了姐姐就忘了妹妹?正是宝玉最不体贴之时,可侧批者却说宝玉全是一番体贴功夫。真真让人费解。

    2、原著中宝玉出门的排场,第八回

    宝玉的奶母李嬷嬷因说道:“天又下雪,也好早晚的了,就在这里同姐姐妹妹一处顽顽罢。姨妈那里摆茶果子呢。我叫丫头去取了斗篷来,说给小幺儿们散了罢。”宝玉应允。李嬷嬷出去,命小厮们都各散去不提。

    李嬷嬷因吩咐小丫头子们:“你们在这里小心着,我家里换了衣服就来,悄悄的回姨太太,别由着他,多给他吃。”说着便家去了。这里虽还有三两个婆子,都是不关痛痒的,【甲戌侧批:写得到。】见李嬷嬷走了,也都悄悄去寻方便去了。只剩了两个小丫头子,乐得讨宝玉的欢喜。

    第一卷61第61章

    “姑娘不记得了?月梅姐姐的金锁上好似也是这两句呢。”润妍不负黛玉所望,果然蹦了这么一句出来。

    “噢?月梅姐姐也有金锁,快取来看看。”宝玉听得这一句,更是有兴趣了。转头瞧着月梅,只他素知月梅有些厉害,不敢过去攀拉她,只得又转头瞧着黛玉央道:“好妹妹……”

    黛玉放下宝钗的金锁,转头笑睇了润妍一眼,道:“她们戴得哪算什么金锁,不过是往年里母亲为我求的几句吉祥话罢了。有薛姐姐这等珠玉在前,哪好叫她们出来现丑呢,没得让人笑话。……”

    宝钗面上虽说淡淡地,但这金锁到底是她日日带在身上的,要说她于那和尚的话半分未往心里去却也太假——哪个少女不怀春,且又是许得这么一段极贵重的“金玉良缘”。似莺儿这般没皮没臊地直说出来虽不象个样子,可听说黛玉的丫头有与她相同的东西,宝钗也多少有些不忿,遂也笑道:“妹妹看过了我的,却怎好不将你的也拿出来瞧瞧,岂非不公。”

    黛玉本就是来恶心这“金玉”之说的,却偏要吊吊她的脾胃,笑道:“姐姐原是有个金锁的,自是拿得出来,不比我这个什么都没有的,可叫我拿什么出来呢,丫头们虽是为我带的,到底是她们在带着,怎好与薛姐姐的东西比……”

    这话一说,宝钗却是听懂了的,是以停了停方笑道:“不过看个顽意儿,哪里这许多讲究了,你休要借机躲过去。”

    黛玉心想,招呼我可打过了,一会儿再难受,可怨不得我了,故而笑道:“这么着,可让薛姐姐你见笑了……”说着向月梅道:“你且取下来给薛姐姐瞧瞧罢,谁叫你家姑娘先瞧了人家的呢。”

    月梅听了无奈,只得背过身去自衣内璎珞上解下金锁来,回身交予黛玉。黛玉瞧了瞧,将之放在桌上,一面笑道:“时间长久了,又是一套里的,一时倒真没记起来……”

    宝玉忙伸手托了,宝钗也侧身在旁凝神细看,只见那锁片不大,正面自右至左,横錾了上下八个字,正是那两句“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再看背面,也有竖着錾得三行字“一祈平安二祈康健三祈福延”就算不论金锁做工样式,只单看吉谶的内容字数,倒是月梅的金锁更与宝主的相仿些。

    宝玉反复看了两遍,却又问道:“妹妹方才说一套,不知还有几个,却又是錾得哪两句话?”

    黛玉笑道:“这是当年母亲为我求的一套四个平安锁。至于是哪两句话……到底不是我自个儿带着的,哪里记得清了……”

    润妍倒是侧头想了想,接嘴道:“我记得春柳姐姐那块上錾得是‘勿嗔勿怒馨德长驻’雪雁的那块是‘无争无怨福泽久远’;云莺那块是……哎,我一时也记不全了……”

    宝玉听了更是啧啧称奇。黛玉却瞧见宝钗在旁默默不语,知她定是不大痛快,却也不说破,这金锁虽是“金玉良缘”的引子,却也没说定是宝玉这块玉罢,天下间有玉的男子多了去了。你们薛家却非拿这个做引子来埋淘人,虽说就是没了这个,那起子人只怕还是会另想些法子出来的,不过,可再寻不着这么个天经地义的“借口”了……黛玉破了这“金玉”之说的目的既已达到,倒也不愿再落井下石。是以听得宝玉在那厢感慨时,她也只笑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今日这事倒也算是一宗巧缘罢。”

    哪知莺儿听得有这等稀奇,早就按耐不住悄悄走到宝玉身边探看。这时却狐疑道:“林姑娘在府里住了这许久,宝二爷你都不知有这金锁么。”

    月梅听了一竖眉,劈手打宝玉手中夺回金锁,冷笑一声道:“我们姑娘的东西,宝玉没见过得多了去了。谁青天白日有事无事地一样样拿出来炫耀。”

    宝玉是素来让着女孩儿们惯了的,倒不与月梅生气,只向黛玉笑道:“好妹妹,你倒是藏得紧,有这般好顽的东西也不与我说。”

    黛玉乜了他一眼,“什么叫好顽的东西,这可难为是我母亲为着我的一片心……那些年里我母亲为着我身子弱,也不知给我求了多少长命锁、平安符……”说着撇嘴横了他一眼,嘲道:“可见你是个笨嘴拙舌不讨喜的,要不然也不会只到我来,你才吃上薛姐姐的茶。”

    宝玉讪讪一笑,道:“只这般成套的平安锁却真少见,倒不知姑妈是往哪里求来的。”

    黛玉笑道:“还有谁,就是那年要渡我出家的和尚,虽说没渡成,母亲求了他两日,就给下这一套吉祥话来,说是给素日近身之人带着,保我四方平安的……”死和尚,一个出家方外之人,偏在红尘多生出许多事来,你即喜欢管闲事,就都算在你名下好了。

    两人正说着呢,谁想那厢里莺儿遭了月梅一通抢白,也自回嘴讽道:“即是见不着的,怎地这会子偏又一说就拿出来了。”

    月梅冷笑一声,道:“我们姑娘可不是瞧着你们姑娘的面上才让我们拿出来的么,难道给你们姑娘面子还给错了?若不是你们姑娘,宝玉再不能见着我们姑娘闺阁里的物件。可不是我们要和什么什么配才拿出来的……”

    黛玉不待她们再说下去,嗔道:“死丫头,胡诌什么,这也是女孩子该说的话?回头钱嬷嬷知道了,可仔细你的皮。”月梅听了这话,方撇着嘴扭过头去,不再答理莺儿。

    宝钗这会子回过神来,瞧见润妍伶俐讨喜,不由逗弄她道:“你姐姐们都有金锁带,你有没有呢?”

    润妍笑道:“怎么没有……就连紫鹃姐姐,姑娘出孝后也赏了个金麒麟璎珞呢。……”

    黛玉含笑听着,润妍虽要比闲雅爱说话,可也并不是没眼力劲的。倒是……黛玉含笑一转题,问道:“说起来,姐姐这里熏得什么香,这般淡雅?”

    “我最怕熏香了,没得将好好一身衣裳熏得烟燎火气的。”

    “可这香……”这回就连宝玉也偎到宝钗身边笑道:“姐姐身上可好闻,却是我没闻过的味呢。”

    宝钗伸手推了推宝玉,笑道,“且好好儿坐着罢,又来闹人……这香气,想是我早起吃的丸药的气味罢。”

    “什么丸药,也赏我吃一丸罢。”宝玉仍涎着脸笑闹。黛玉瞧不过眼,不由冷哼了一声,转过脸去。宝玉晃眼瞧见了,心下一个激灵,知自己忘形了。方换了换身形坐好,又问道:“可是方才莺儿说的那个和尚给得?”

    “正是……我这病原是胎里带来的,先时多少药都吃不好,还是那和尚给了个海上方,但凡不好时,服上一丸也就罢了。”

    黛玉捧了茶在手里暖着,叹道:“这和尚真小气,即有些本事,何不将人治好了,偏让人这般一时一时地受罪。”

    “噫,我记着那要渡妹妹出家的和尚也给了妹妹一丸药罢……”

    “呸,偏你又记得了……我那药可没有薛姐姐的这般神妙,就药味都带着这么一股子香甜呢。好姐姐,这药可是拿什么做的?”

    “说起这药可絮叨了……”

    三人说笑间,外厢薛舅姨发派完了活计,又忙置了些果子,留宝、黛二人吃茶。黛玉捧着把瓜子嗑着,冷眼瞧着宝玉东要一样、西要一样,硬是将个下午茶吃成了午后小酌。她这还是头一回与宝玉两人离了老太太在外人面前相处,看着薛家两母女这般纵着宝玉说一不二,黛玉心下真是十分无力,怪道自己说得再多宝玉也没多大改变,她本以为老太太她们那般溺爱已是过份了,如今瞧着那还是有些规矩的,实不比这会子,竟是全由着宝玉的性子来。是以宝玉的奶娘李嬷嬷上来阻酒时,黛玉是半句话也不愿插口。只可惜那老货全以自己不挨骂为准,一番话下来哪里是劝呢,倒是火上烧油才是。待及至听到宝钗劝宝玉休饮冷酒时,黛玉再忍不住笑出声来——原来这就她的贤慧呀,可真真是舍本逐末,取小利而失大义,不说这才什么时辰,就纵着个小孩子喝酒,却偏去分辩什么冷酒伤身,倒不知她真是没想着呢,还是装糊涂。

    “林姑娘笑什么呢?”薛舅姨分心问道,说时夹了块鹅掌放于黛玉碗中,笑着让道:“到了我这儿就跟到了自己家一样……且尝尝可合口味,有什么想吃的尽管说。”

    到底她是长辈,又这般笑脸相迎,黛玉不好再说什么,一手摸了摸怀里小手炉,心下暗自嘲解自己:这会子雪雁可没理由过来给她送话柄了。想时一转眼,却瞅见墙边立着的丫头里有一个眉间点着红痣的。黛玉不由上心多瞧了几眼,心道这就是香菱了。

    作者有话要说:没什么精神了,还是上相关原文吧:

    闲言少述,【甲戌双行夹批:此处用此句最当。】且说宝玉来至梨香院中,先入薛姨妈室中来,正见薛姨妈打点针黹与丫鬟们呢。宝玉忙请了安,薛姨妈忙一把拉了他,抱入怀内,笑说:“这们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命人倒滚滚的茶来。宝玉因问:“哥哥不在家?”薛姨妈叹道:“他是没笼头的马,天天逛不了,那里肯在家一日。”宝玉道:“姐姐可大安了?”薛姨妈道:“可是呢,你前儿又想着打发人来瞧他。他在里间不是,你去瞧他,里间比这里暖和,那里坐着,我收拾收拾就进去和你说话儿。”宝玉听说,忙下了炕来至里间门前,只见吊着半旧的红紬软帘。【甲戌侧批:从门外看起,有层次。】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甲戌双行夹批:这方是宝卿正传。与前写黛玉之传一齐参看,各极其妙,各不相犯,使其人难其左右于毫末。甲戌眉批:画神鬼易,画人物难。写宝卿正是写人之笔,若与黛玉并写更难。今作者写得一毫难处不见,且得二人真体实传,非神助而何?】宝玉一面看,一面问:“姐姐可大愈了?”宝钗抬头【甲戌侧批:与宝玉迈步针对。】只见宝玉进来,【甲戌双行夹批:此则神情尽在烟飞水逝之间,一展眼便失于千里矣。】连忙起身含笑答说:“已经大好了,倒多谢记挂着。”说着,让他在炕沿上坐了,即命莺儿斟茶来。一面又问老太太、姨妈安,别的姊妹们都好。【甲戌侧批:这是口中如此。】一面【甲戌侧批:“一面”二,口中眼中,神情俱到。】看宝玉头上戴着缧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白狐腋箭袖,腰系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著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甲戌双行夹批:自首回至此,回回说有通灵玉一物,余亦未曾细细赏鉴,今亦欲一见。】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甲戌双行夹批:试问石兄:此一托,比在青埂峰下猿啼虎啸之声何如?甲戌眉批:余代答曰:“遂心如意。”】只见大如雀卵,【甲戌侧批:体。】灿若明霞,【甲戌侧批:色。】莹润如酥,【甲戌侧批:质。】五色花纹缠护。【甲戌侧批:文。】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甲戌侧批:注明。】后人曾有诗嘲云: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甲戌侧批:二语可入道,故前引庄叟秘诀。】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甲戌侧批: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得工。二语虽粗,本是真情,然此等诗只宜如此,为天下儿女一哭。】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甲戌侧批:批得好。末二句似与题不切,然正是极贴切语。】

    那顽石亦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今亦按图画于后。但其真体最小,方能从胎中小儿口内衔下。今若按其体画,恐字迹过于微细,使观者大废眼光,亦非畅事。故今只按其形式,无非略展些规矩,使观者便于灯下醉中可阅。今注明此故,方无“胎中之儿口有多大,怎得衔此狼(左为犭,右为亢)蠢大之物等语之谤。【甲戌眉批:又忽作此数语,以幻弄成真,以真弄成幻。真真假假,恣意游戏于笔墨之中,可谓狡猾之至。作人要老诚,作文要狡猾。】

    通灵宝玉正面图式 通灵宝玉反面图式

    玉宝灵通     三二一

    仙莫      知疗除

    寿失      祸冤邪

    恒莫      福疾崇

    昌忘

    宝钗看毕,【甲戌双行夹批:余亦想见其物矣。前回中总用草蛇灰线写法,至此方细细写出,正是大关节处。】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甲戌侧批:可谓真奇之至。】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甲戌侧批:是心中沉吟,神理。甲戌眉批:《石头记》立誓一笔不写一家文字。】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甲戌双行夹批:请诸公掩卷合目想其神理,想其坐立之势,想宝钗面上口中。真妙!】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甲戌双行夹批:又引出一个金项圈来,莺儿口中说出方妙。甲戌眉批:恨颦儿不早来听此数语,若使彼闻之,不知又有何等妙论趣语以悦我等心臆。】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甲戌双行夹批:补出素日眼中虽见而实未留心。】我也鉴赏鉴赏!”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甲戌双行夹批:一句骂死天下浓妆艳饰富贵中之脂妖粉怪。】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甲戌侧批:细。】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甲戌双行夹批:按,璎珞者,颈饰也!想近俗即呼为项圈者是矣。】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

    璎珞正面式

    音注云:不离不弃。

    璎珞反面式

    音注云:芳龄永继。【甲戌侧批:合前读之,岂非一对?】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甲戌双行夹批:余亦谓是一对,不知干支中四注八字可与卿亦对否?甲戌眉批: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文字是也。】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和尚在幻境中作如此勾当,亦属多事。】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甲戌侧批:写宝钗身份。蒙侧批:云龙显影法,好看煞!】一面又问宝玉从那里来。【甲戌侧批:妙神妙理,请观者自思。】

    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蒙侧批:这方是花香袭人正意。】竟不知系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甲戌侧批:不知比“群芳髓”又何如?】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甲戌侧批:真真骂死一干浓妆艳饰鬼怪。】宝玉道:“既如此,这是什么香?”宝钗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是我早起吃了丸药的香气。”【甲戌侧批:点“冷香丸”。】宝玉笑道:“什么丸药这么好闻?好姐姐,给我一丸尝尝。”【甲戌双行夹批:仍是小儿语气。究竟不知别个小儿,只宝玉如此。】宝钗笑道:“又混闹了,一个药也是混吃的?”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甲戌侧批:紧处愈紧,密不容针之文。】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甲戌侧批:二字画出身份。】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甲戌侧批:奇文,我实不知颦儿心中是何丘壑。】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甲戌侧批:强词夺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甲戌侧批:好点缀。】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甲戌双行夹批:吾不知颦儿以何物为心为齿为口为舌,实不知胸中有何丘壑。】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甲戌侧批:岔开文字,避繁章法,妙极妙极!】【蒙侧批:又一转换。若无此则必有宝玉之穷究,宝钗之重复,加长无味。此等文章是《西游记》的请观世音菩萨,菩萨一到,无不扫地完结者。】因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不曾?”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你就该去了。”【甲戌侧批:实不知有何丘壑。】宝玉笑道:“我多早晚说要去了?不过拿来预备着。”宝玉的奶母李嬷嬷因说道:“天又下雪,也好早晚的了,就在这里同姐姐妹妹一处顽顽罢。姨妈那里摆茶果子呢。我叫丫头去取了斗篷来,说给小幺儿们散了罢。”宝玉应允。李嬷嬷出去,命小厮们都各散去不提。

    这里薛姨妈已摆了几样细茶果来留他们吃茶。【甲戌侧批:是溺爱,非势利。】宝玉因夸前日在那府里珍大嫂子的好鹅掌鸭信。【甲戌双行夹批:为前日秦钟之事恐观者忘却,故忙中闲笔,重一渲染。】薛姨妈听了,忙也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甲戌侧批:是溺爱,非夸富。】宝玉笑道:“这个须得就酒才好。”薛姨妈便令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来。【甲戌侧批:愈见溺爱。】李嬷嬷便上来道:“姨太太,酒倒罢了。”【甲戌眉批:余最恨无调教之家,任其子侄肆行哺啜,观此则知大家风范。】宝玉央道:“妈妈,我只喝一钟。”李嬷嬷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想那日我眼错不见一会,不知是那一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好儿,不管别人死活,给了你一口酒吃,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姨太太不知道,他性子又可恶,【甲戌侧批:补出素日。】吃了酒更弄性。有一日老太太高兴了,又尽着他吃,什么日子又不许他吃,何苦我白赔在里面。”【甲戌侧批:浪酒闲茶,原不相宜。】薛姨妈笑道:“老货,【甲戌侧批:二字如闻。】你只放心吃你的去。我也不许他吃多了。便是老太太问,有我呢。”一面令小丫鬟:“来,让你奶奶们去,也吃杯搪搪雪气。”那李嬷嬷听如此说,只得和众人去吃些酒水。这里宝玉又说:“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甲戌侧批:酷肖。】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甲戌侧批:着眼。若不是宝卿说出,竟不知玉卿日就何业。甲戌眉批:在宝卿口中说出玉兄学业,是作微露卸春挂之萌耳,是书勿看正面为幸。】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甲戌双行夹批:知命知身,识理识性,博学不杂,庶可称为佳人。可笑别小说中一首歪诗,几句滛曲,便自佳人相许,岂不丑杀?】宝玉听这话有情理,【甲戌双行夹批:宝玉亦听的出有情理的话来,与前回问读书家务,并皆大奇之事。】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

    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甲戌侧批:实不知其丘壑,自何处设想而来?】可巧【甲戌侧批:又用此二字。】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甲戌侧批:吾实不知何为心,何为齿、口、舌。】雪雁道:“紫鹃【甲戌侧批:鹦哥改名也。】姐姐【甲戌双行夹批:又顺笔带出一个妙名来,洗尽春花腊梅等套。】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甲戌双行夹批:要知尤物方如此,莫作世俗中一味酸妒狮吼辈看去。】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甲戌侧批:这才好,这才是宝玉。】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睬他。【甲戌侧批:浑厚天成,这才是宝钗。】薛姨妈因道:“你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着你倒不好?”黛玉笑道:“姨妈不知道。幸亏是姨妈这里,倘或在别人家,人家岂不恼?好说就看的人家连个手炉也没有,巴巴的从家里送个来。不说丫鬟们太小心过余,还只当我素日是这等轻狂惯了呢。”【甲戌双行夹批:用此一解,真可拍案叫绝,足见其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真真绝倒天下之裙钗矣。】【甲戌墨笔眉批(似非脂批,可查看影印本):强词夺理,偏他说得如许,真冰雪聪明也】薛姨妈道:“你这个多心的,有这样想,我就没这样心。”

    天气十分的冷,所有看文的大大都保重身体吧~

    有健康的身体,才有精神给我打分不是~~呵呵,我不行了,吃了药,要睡了~发觉没过24小时呢,这,算不算我第一次日更?

    第一卷62第62章

    趁着薛家两母女的心思都在宝玉身上,黛玉留心多瞟了香菱两眼,一地的丫头连她与宝玉的站了七八个,她那一身半新不旧的比甲冬袄只比薛家另两个小丫头略好些,只是,除了有一付好相貌,她却还比其他人多了点什么……

    “哎……哥儿别在喝了,这一两钟也尽够了,一会子上了脸,可就真遮不过去了。”宝玉的奶娘李嬷嬷又大声武气地嚷着到了跟前。

    宝玉脱了管束,正得意呢,那里听得进去,只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钟就不吃了。”

    李嬷嬷见他不听劝,也急了,仗着老脸就祭出了终极法宝:“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提防问你的书!”

    这话宝玉却是听不得的,心中立时大不自在,只得慢慢放下酒,垂了头。

    黛玉回神瞧着,也不说话,李嬷嬷话虽不中听,到底是她职责所在,她这等的嬷嬷本就是长辈发派下来平日里看管哥儿姐儿的,脸面自与旁人不同,平日在外面可当得宝玉的半个主。就是现下说话间看似驳了薛家两母女的脸,她也是不惧的。

    薛家两母女自是知晓李嬷嬷的地位,自不会失了身份去与她分辩以至于平白树个对头,更不能调唆着宝玉闹去。是以酒虽是她两娘女让吃的,这会子却都成了没嘴的葫芦,也不说收酒吃饭,也不说继续吃酒。席面上一时静得出奇。黛玉瞧着,竟是在看李嬷嬷的笑话,或是说,打量着瞧瞧宝玉平日处事的手段了。

    黛玉不说话,可不等于就能置身事外,李嬷嬷一看这场面僵了,眼睛一转,就笑道向黛玉道:“林姑娘,你倒也帮我劝劝,他平日里也就还听得你说两句。”

    黛玉听了一抿嘴,掩唇吐了瓜子壳,轻笑道:“嬷嬷可说差了,你原是老太太、舅妈信得着的老嬷嬷,放放心心地将宝玉交到你手里,自是知道你是一心为他好的,也是能劝得动他的。宝玉自当最听你的话才是,哪里轮得着我说什么。”黛玉说着睇了宝玉一眼,见他仍是一付垂着头不出声的样子,心下不由就存了气,抿了抿嘴,又道:“……只是我也说你老人家一句,宝玉如今也不比小时侯了,老太太、舅妈连着嬷嬷你成日里都教了这许多年了,这待人处事的分寸他也是知道的,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他心里哪能没一杆秤呢。你老这么一味地操心,知道的,说是你放不下自小奶大的哥儿,那不知道的,还当宝玉什么事儿都不懂呢。”

    “得,林姐儿这么一说,倒是我白操心了。”李嬷嬷到底是老人儿了,听得出黛玉是在人前给她面子,心里头高兴,好歹嘴上也晓得顺着说:“宝哥儿你即什么都知道,我也不多说什么讨你得嫌,你要做什么,我也不能尽拦着,只万事多想你嬷嬷我的难处罢。”

    宝玉听得他嬷嬷这么说,倒不好再赌气,只得用指尖将酒杯略略推了开去,还不待他开口,薛姨妈已笑道:“我的儿,难为你小小年纪就这般懂事,姨妈给你熬下酸笋鸡皮汤备着醒酒呢,你一会子喝上些,定不妨事的。再不着,今日就在我这儿歇下了就是。”

    宝玉抬头瞟了眼黛玉,转头对薛姨妈笑道:“原是我任性了,倒叫姨妈受累了,……那汤我最爱味重一些,姨妈叫人多放些酸笋才好……”

    宝钗不出声地在旁瞧了宝、黛两人半晌。这会子方含笑道:“还是林妹妹与宝兄弟最投缘,只两句话就将宝兄弟劝住了……”

    黛玉横睇了她一眼,不论她说这话是什么意思,黛玉都不打算让她说完,宝钗虽有贤名,但她说话带刺的时候可不比原来的黛玉少,什么讽刺黛玉念佛是求姻缘啊,或是薛宝琴太得贾母缘啊,心情太糟的时候,还会指桑骂槐失了风度地骂小丫头,现下她虽瞧着还指望着待选的事,不定将宝玉放在了眼里,但她方才被金锁一事到底刺激到什么层度,黛玉心下可没多少把握,是以她撇着嘴半带笑地截住宝钗的话:“……我可劝不动你这宝兄弟,也犯不着劝他。好不好的,自有那知冷识热的姐姐们会去哄他开心,哪里轮得着我们这些笨嘴拙舌没关系的人来出这个头。我不过是瞧着李嬷嬷岁数这般大了还这么操心的份上,劝劝她老人家,何苦呢,说得再多,再恨铁不成钢,架不住人家不领情,一个不好,少不得还要给顿脸子,可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她老人家自个儿清清静静地歇会儿去呢。”

    “哎,这可怎么说呢,我不过一句话,倒招出你这么大一口怨气来,真真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也不是,恨也不是。”宝钗边说,边伸手欲往黛玉腮上拧去。黛玉一惊之下人往后仰,两下里一凑,宝钗手上不由失了些分寸。黛玉只觉腮边一阵火辣,虽是顽笑,却也着实拧得疼了。黛玉不备之下立时哎哟了一声,又拿手捂了脸唤道:“好疼……”

    宝玉这时也顾不得方才被黛玉损得狼狈,忙探过身来问:“林妹妹怎疼得这般紧,你且放手让我瞧瞧可有什么不好……”

    宝钗不知黛玉反应这般大,这时也忙道:“原是我手重了,妹妹你没什么罢。”说着就来拉黛玉的手,却被黛玉侧身躲了过去,宝钗一时有些僵住了。

    奶娘丫头这会子已是围了过来,宝玉也下了座过来哄黛玉。待黛玉拿开手看时,脸上还略有些淡淡的红痕,黛玉蹙着眉躲在奶娘身边一付忍疼的模样,就连薛姨妈也忙含笑劝慰道:“林姑娘别哭,原是你姐姐失手,看我一会子说她,我这儿还有些上好的玉露膏子,抹上些子,一会儿就不疼了。”

    黛玉包着泪向薛姨妈道:“薛舅姨不必忙了,我,我不疼的……我知薛姐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