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梦中不识路

第叁回

    午膳过后,老王爷便带着来福出门去了,说是要到陇南走一趟,会一会方家两兄弟,恐怕又是受他们之托要麻烦英人办些什么事儿呢,才会劳动老王爷特特的亲自跑上一趟。

    千菱将父亲送到梅园门口,老王爷特意将梅园里的路都修得窄,免了汽车进园,怕扰了园中的清净,若有贵客来访都是备下步撵入园的。此刻,是父女俩饭后漫步,一路徐行,这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两人就这么安安静静地来到了园口。

    临行前,老王爷对千菱嘱咐说,下礼拜三,英使馆办了中秋宴会,上海的名流富商都邀请在席,你既然已经回来就得同去见见,趁着这几日你好生休息着。

    好。千菱点点头,退后,目送父亲的汽车缓缓消失在拐口,等到再也瞧不见那车身后,千菱方带着金巧转身回到园内。

    如今是将将入秋的世界,清苑里的花草都还开得盛,白日里依旧是烈阳打头,早起晚间便有阵阵凉爽了。千菱从抽屉里找了把小剪子,修理起金玲养在院子里的盆栽,金玲把它们养护得特别好,千菱也不用多加修理,剪了一些杂叶便作罢了。

    这一夜下了场雨,有雷,有闪电,风吹落了树叶,屋门也被吹得一抖一抖的。窗户被吹了开,豆大的雨点急速地打进屋内,金巧连忙去关窗户,金玲帮着千菱追被风吹落的纸张,好不容易才悉数收回,千菱小心地把它们收在铁夹内,这些从法兰西带回来的专业学资料对千菱来说是异常珍贵的。本是想着等到归了国,找一处大学堂,即便是做不了教书先生,同志同道合的青年们一块儿学习也是极好的,再将西国来的好思想说道说道,对民族也是极好的,千菱便将学习过的书籍一应装箱拿回来,不过这远洋一路颠簸,本有三纸箱的书籍如今只剩了一箱了,还有的便是这些资料,千菱自当视如珍宝。

    格格,王爷留话说叫蓉娘明日过来给量尺寸裁衣裳呢。金巧见千菱伏案读书,便走到近边叮嘱说。

    不用麻烦了,改日我进城买几套洋装就好了,蓉娘过来一趟也麻烦。千菱翻着书页,漫不经心地说。

    那儿哪有贴身合适的呢,得让蓉娘过来照着格格的身板做才好呀。金巧见千菱如此不在意,自然少不了要忧心一番。

    再说罢。千菱合上书,抽出那张夹在最后一页的宣传纸,她再次细细读了一遍后折好方进了随身包里。

    下了一夜的雨,到了第二日,居然出了大太阳,日头打的高高的。千菱起的不算早,醒了后洗漱一把就在苑里弄花,累了就坐在是登上歇息,吃果茶,看闲书。金巧隔一段时间来换茶水,送新切的水果,见千菱没在看书了,而是撑着下巴愣愣地出神,也不知在想些什么,金巧见后放下果盘转身拾起扫把打扫庭院去了。

    千菱自然不是单单地在发呆了,她每每研读从法兰西带回的经典,便越发地为中华的命途前路忧心,如今的民族动乱不断,命途多舛,刚歇一下一段子便紧接着又会有新的闹事者挑事儿。若论这些书中的死理,千菱早已读的不下数十遍了,便是从头背到尾都不在话下的,只是仍觉得多读几遍又会生出新的体悟来。

    在梅园里这般百无聊赖地带了两日,千菱是再也坐不住了的,她思来想去,打定主意要往大学堂里去一趟了。这早,千菱坐在镜前梳妆打扮,简单地着了一身素色长裙,戴了一顶翻边的小洋帽,就往后苑里找来福去了。千菱转了好久才见到来福的影子,此时他正忙着打扫蘅苑的门庭,劳王爷不日便将返程,自然是不能落下一点儿灰的。

    来福见到千菱,放下手上的洒扫工具,下蹲打了个千儿,说,格格安了。

    千菱抬手命他起身,父亲不在园中,千菱自当是不在意这般虚礼,便明说来意,阿福,替我取来那辆小洋车,我今儿去城中一趟。

    来福听到千菱的话愣了愣,不免有些左右为难了,说,格格往哪里去吩咐一声,阿福给您送去。

    没事儿,你去取车钥匙吧。千菱摆摆手,说,我在法兰西早已学会了的,时常在开的,不用挂心。

    那也不成呐,王爷吩咐了去的,若是出了这本差错阿福可担待不起,倒不如拉着您在园里呆着呢。来福低下头,舌头有些打结,不知该如何劝说千菱。

    千菱见来福这般模样,不由得掩嘴偷笑,虽然知道他是职责所在,千菱仍是想独自出行,只好佯怒说,得嘞,我自个儿拦黄包车去。

    在这片地方自然是拦不到什么黄包车的,大家伙儿都心知肚明的。来福见到千菱转身就走,大有一副拦不到车就走进城的架势,也是慌了神,连连拦住千菱,无奈说,格格等着罢,阿福替您取车去,步辇也一并备下。

    我走着去,你在园口等着我便好。千菱说。

    来福点了点头,拭去额角上的汗滴,着急忙慌地跑走了。

    千菱踱着步子往外走去,正巧碰上迎面来的金巧,俩人撞了个满怀。

    格格格格,刚遇上来福说您要自个儿开车进城去,这可怎么好,叫巧儿如何跟着呢。金巧两手撰着衣角,一脸为难。

    如何不好跟着了,我开车你就搁旁边坐着呗。千菱笑了笑,继续脚步不停地往园外走。金巧拖着小脚跟在千菱后头,千菱走得快,金巧步子小,两人中间就拖出不少距离来。

    到了园口,金巧仍是双眉紧锁,在千菱背后说,格格是不一样了,可叫巧儿如何大大方方出门去呀。

    瞧你,这不是也从盛京坐火车来的上海。千菱打趣说。

    那哪儿能一样。金巧嘟着嘴。

    哪儿又不一样呢。千菱转过身子,喃喃说,巧儿啊,咱们虽然是女儿身,可男儿该有的权,咱也得一样都不少啊。

    金巧听了这话,很是不明白这么个中意思,直瞪着大眼睛茫然地望着千菱的背影。

    来福候在车边,见千菱到了园口子上,便将车钥匙递了过去。

    巧儿到底是同去还是待在园里?千菱已然坐在了驾驶座上,摇下窗户,伏在车窗上问。在法兰西这么许多年,千菱早已不屑于封建旧思想的束缚,她虽然极力想让金巧亦冲破这些封建教条的管制,但显然,对于金巧这般的不曾受过西学浸染,而封建思想又根深蒂固的女子来说,实在是太难太难了。不过千菱并不急于一时,毕竟这当口多处一块儿,耳濡目染一番就能好一些罢。

    金巧在原地走来又走去,跟出去也不是,不跟着又不是。

    千菱叹了口气,摇摇头,将车窗关上,踩下油门扬长而去。

    这些日子父亲不在园中,贴身小厮跟去了不少,千菱独自外出方便很多,想来管事名嬷嬷也不会立时差人来寻,便是发觉了千菱外出,金巧和金玲定会想法子拖上个一时半会儿的。

    千菱开着车,路上两侧的行人渐多起来,她依稀只还记得入城的路,到了城内偏偏是转了好几圈也不见得有百货店。这经年岁月,上海的变化真真的是不小的,无怪千菱寻不到百货店。

    将车在警察亭附近停下,千菱走上去询问管街的警员。那警员见到来者是气度不凡,洋装打扮地芳龄少女,不免多瞧上几眼,见她大气优雅,言辞礼貌,自知必然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便呼了个小警员过来让他替千菱开车送过去。千菱本想拒绝,后又一想这也是好的,省得自己找路问路还开错了方向。

    小警员接过千菱递上来的车钥匙,招呼千菱上车,踩下油门,朝着百货店的方向驶去。上海的街头来来往往之人极多,车行在路上不免有些拥堵,车速也是极慢的。千菱透过车窗看着街边的各色行人,自打上海开辟成通商口岸以来,这里各国的人便都有了。国人初见金头发碧眼睛的洋人那种慌张和逃避此时已不再在行人脸上得以看见了,想必是已经习以为常了。

    小警员将车稳稳地停在百货店门口,只见百货店顶上安着写有“盛和百货”字样的招牌,小警员点头同千菱示意后,将车钥匙递还给她,自去了百货店边上的警察亭里做事儿去了。千菱将车停到了百货店后面的车位里,随后往百货店里走去,走过旋转门,进到楼里,不由得感叹上海的百货店竟然一丝都不输给法兰西的商店。百货楼里人头攒动,多数是结伴而来的贵妇和富商小姐,身后还跟着不少随从手提购物纸袋,倒是很少像千菱这样独自一人来的。

    千菱从梅园一路赶来,开了许久的车不说,找路也费了不少时候,遂进到一间小铺头里买了荷兰汽谁解渴,千菱从一楼来到二楼,挑了一双新皮鞋,两套洋装,还在一间铺子里预定了一件在中秋晚宴上的礼服。千菱拿着大大小小几个纸袋回到车上,点了点皮夹里的剩余钞票,从法兰西打短工得来的工钱若是有剩余的,千菱都是存在法兰西银号里的,经年下来倒是积攒了不少。今日这么一用,提前取出来的纸钞少了一半有余,父亲虽也给的不少,但千菱身在外国处处都节制,用起钱来也不是大手大脚的了。

    发动车子,千菱记着来时的路,一路开得顺畅很多,不用再走走停停地张望防止走错了。回到梅园的时候已经临近傍晚,只见金巧立在梅园口上张望,见到千菱的车开来,忙忙地跑上去接她。

    金巧拿下放在后座上的纸袋,跟上千菱,说,这给巧儿等的心焦啊,格格可算是回来了。

    别说离国的这几年,上海的变化是真真大了,千菱一路走,一路兴奋地同金巧描述着今日进程的滋味,听得金巧连连后悔。千菱故意地吊她胃口说,叫你不跟着同去罢。

    晚膳毕,千菱在雅苑前庭活动了身子,随后折返回到屋里,从随身的小包里拿出早前收到的各类宣传纸,有的是在商场里收到的,也有的是在街上接到的,或是印着大字的宣传纸,或是贴着学堂相片,呼吁广大青年前去观礼的,总之林林总总的有不少,一股脑儿的收着也没有仔细看过,如今正巧千菱想找一所方便入学的大学堂得以继续读书增长见闻,这番就坐了下来打算好好挑拣。

    心内期待着的事总是会特别焦急地等待着它的到来。

    千菱将将收拾停当打算去敲定的学堂转转,赶巧和金巧撞了个正着。

    金巧拉住千菱,满心疑惑,眉头打结,说,格格这又是往哪儿赶着去了呀。

    千菱推开金巧的手,急忙忙地往外走,不忘了说,我去学堂看看。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